北京首例隐私权纠纷案开审
时间:2023-06-07 22:22:24 371人看过 来源:互联网

【导语】住在四合院的冯先生起诉邻居装在他家门前的摄像头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要求邻居拆除摄像头并赔偿精神损失5000元。虽然这样的邻里纠纷并不新鲜,但自今年4月1日起,公民隐私权被最高级人民法院确立为独立案由后,冯先生的这起诉讼成为北京首起隐私权纠纷案。

【正文】冯先生家住在东城区小鹁鸽胡同的平房院,他家门口与邻居计先生家屋门斜对着。今年5月,冯先生吃惊地发现计先生在门前装了一个摄像头。

【同期】冯先生

天热穿得少很容易就看到了

他那镜头我知道75度广角的

【正文】这个摄像头这么一照,不但可以录像,还能录音。冯先生说自己每天都得门窗紧闭,拉着窗帘,感觉一家人都在监控下生活。冯先生曾经找过派出所,请民警协调邻居拆除摄像头,但对方一直不予理睬,因为安这个,人家也有自己的理由。

【同期】计先生女儿

你看这个(柜子)玻璃都被砸了

就是为了防盗

【正文】协调不成,冯先生一纸诉状将邻居计先生推上了被告席,于是,冯先生的这起诉讼成为本市第一起隐私权纠纷案,他认为计先生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要求邻居拆除监控探头,赔礼道歉并赔偿5000元的侵权损失。

【同期】原告冯先生

我在我屋里看着他的摄像头

如果我屋里亮的话

他肯定什么都看得到

正常人或者懂法律的不应该这么做

【同期】被告计先生

我没觉得我这不对

现在哪儿没摄像头啊

【正文】面对同院居住的两家人,庭审中,法官试图双方调解解决此事,但冯先生坚持不愿调解,他认为这个探头绝对影响到他的正常生活。最终法官决定则日宣判。

【案件链接】

【正文】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在早前的司法实践中,对隐私权采用间接保护的做法,将隐私权纳入名誉权保护的范畴。今年4月1日起,最高级人民法院施行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在人格权纠纷部分单独将隐私权作为独立的案由,将隐私和名誉区分开,表明我国法律对隐私权重要性的认识正在逐步加深。

全文805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扩展阅读
  • 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隐私权作为一种...
    更新时间:2023-10-31 10:45:20
查看隐私权相关全部词条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隐私权 最新知识
针对北京首例隐私权纠纷案开审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北京首例隐私权纠纷案开审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