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民法院调解、裁定、判决的民商事案件执行难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一些涉及经济纠纷的案件,执行起来十分困难,有的案件判完了,长期得不到执行,法律文书如同一纸空文。从目前各地人大收到的信访案件来看,人民群众对法院执行工作的满意率不高,其中大部分信访件是反映法院执行问题的。由于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其他组织和个人无权干涉,因此,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应该认真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力,把执行工作作为法律监督的重点,加强对法院执行工作的监督,确保生效的法律文书得到执行,不能让法律打白条。
法律白条缘于法院执行难
对打白条一词人们也许并不陌生。不给现金,以欠条抵款,这种现象在经济交往中比比皆是。而法律白条是指一些判决生效的法律文书久拖不执,当事人打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从目前基层法院执行的情况来看,判决的案子能够及时得到执行的只占少部分,有相当一大部分案子判完了执行不了,生效的法律文书如同一张白纸,没有任何实际意义。2000年,山东枣庄山区的一个农民为生活所迫,来到一家矿井挖煤,不慎被井内煤层壁上落下的煤炭和矸石砸伤腰部,左肾被切除。经法医鉴定为七级伤残。这位农民卖掉了家里的全部家产,打了三年官司,终于赢了,但承包矿井的工头却逃之夭夭,受伤者三十多次去法院要求执行,法院执行局要求申请执行人提供所能执行的财产,申请执行人作为一个普通农民,只能把矿主、村委会的办公室指给法院,案子至今一分钱也没执行下来。
法律白条归咎于执行难,而执行难是大量的法律白条产生和存在的主要原因。法律白条有多少?积压的案子有多少年?恐怕很难统计。据了解,每年法院判决的民商事案件,真正能够得到执行的只占少数。也就是说多数民商事案子得不到及时执行。当事人往往是官司打赢了,钱执行不下来。申请执行书压了一叠又一叠,要执行的案件最后是越积越多,越多就越没有精力去执行,越不执行,拖的时间就越长,拖的时间越长也就越难执行,久而久之拖得当事人不愿再要求执行,案件只能中止或终止。
因为执行力度不够,打赢官司的人怨声载道,甚至有人对法律的强制力和法律的可靠性产生了疑虑。是法律没有效率,还是法院有法不依;是执行人员无能,还是不作为;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还是法律为有权有势的人网开一面;是维护法律的尊严,还是对法律的一种亵渎;社会究竟还有没有公正,老百姓还敢不敢再打官司。这一连串的问号使我们不得不再次审视这样一个问题,对这种法律白条现象到底谁来监督?
监督执行人大要加大力度
鉴于目前法院执行工作的复杂情况,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无疑应加强对法院执行工作的监督。笔者认为,当前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法律的监督,重点不是在审判,而是在执行。因为,如果某个案子一审审判不公,还有二审纠正;两审终审后,还可以申诉;检察机关还可以抗诉。应该说目前的法院审判工作比较透明,但就是执行工作透明度不高,随意性较强。一些案件该不该执行,什么是标准,由于案情千差万别,不好掌握。因此,作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应该把法律监督的重点放在监督执行上,可以尝试以下措施:一是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人民法院的报告要实行票决制。认真坚持人民法院向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人民法院每年都要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报告审判工作。人民代表大会在通过这个报告时应尽量不要再实行举手表决或鼓掌表决的方式。二是人大常委会对法院执行工作的监督要从个案入手,不能光听汇报。人大常委会每年都要定期到法院检查尚未执行的案件。当年判决、调解的案件一共有多少件,执行了多少件,还有多少没有执行,什么原因不能执行,要问个明白。对于一些应该执行,能够执行,而执行员不去执行,久拖不执的案件,人大常委会要进行明察暗访。属于执行员不作为的,该追究责任的要追究责任。三是人大信访转给法院有关执行的案子,不能一转了之,石沉大海。凡经人大信访转给法院的案件,都必须有个回音。法院应该在要求的期限内向人大常委会汇报,并把执行的结果报告给人大。四是加强个案监督。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员会要适时组织对法院判决和执行的个案进行监督。抓住有影响的个案,要深挖细查,刨根问底,弄个水落石出,实现人大对法院真正意义上的监督,以此维护法律的尊严。对于那些没有责任心,不去作为的法官,人大要追究责任。总之,建议人大常委会要从法院执行工作的个案入手,对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情况要认认真真地加以监督,不要再让法律给老百姓打白条。
全文1.8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