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汤姆森金融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今年第一季度并购交易金额达到了破纪录的431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一季度跨境并购交易总额达到285亿美元,是2007年同期67亿美元的4倍多。
引人注目的是,我国海外并购从过去主要集中在家电、手机、汽车等制造行业转向金融、资源型并购。同时,并购的风险也日益增大。
并购转型
自去年以来,中国企业再次掀起海外并购风潮,且金融、资源领域的并购越发强势。
江西铜业与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收购加拿大北秘鲁铜业公司100%股权;中国铝业宣布买入力拓英国上市公司12%的股份;平安以约240.2亿元人民币收购欧洲著名金融企业富通集团旗下的富通投资管理公司50%的股权;工行以5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份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涛认为,国内企业借力人民币升值,更有动力走出国门购买相对便宜的国外企业。另外,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使得许多欧美金融机构从高高在上的皇帝女儿不愁嫁,到了急需找婆家的地步,这为国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出海抄底提供了条件。
从并购的内容看,中国企业不仅涉足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也开始走向南非、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行业遍及金融、电信、航空、电力和有色金属等多个行业。
风险增大
对于并购转向金融、资源领域,相关专家也对该方面更大的风险表示担忧。
相关资料显示,自2004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果,很多还是难以令人满意:TCL收购法国汤姆逊以失败告终,京东方陷入了沉重的财务泥潭
数据显示,很多盲目并购已给很多国内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负担。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境外兼并收购的企业只有1/3处于盈利和持平状态。
同时,国际经验显示,金融业60%的并购都曾以失败告终。
对此,中国银行全球金融部高级分析师谭雅玲认为,金融行业不只是规模的体现,而是最需要质地和效益的行业。就目前走出去的银行来看,其整体竞争力与欧美等地的老牌银行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从素质和质量来看都需要提高。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也提醒,在对游戏规则不熟悉的时候,需要更稳妥的策略。要充分看到海外并购的风险,不能把国家和人民的财产拿去冒险,应该对当地银行有非常尽职的调查和了解。另外,在选择并购时机方面也很重要。她表示。
提升核心竞争力
面对海外并购抄底的契机,国内企业也需冷静分析,对不熟悉的并购行业应慎思慎行。
在今年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8上,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指出,银行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面对很多挑战。在国际并购中,对国际市场环境的估计非常重要。
姜建清认为,要规避跨国购并中的风险,首先要确定购并的时机和定价,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商业银行不是专属财务投资的机构,一定要考虑并购战略,不是便宜货就买。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则认为,进行海外并购最重要的要看是否符合主营业务发展的需要,能否带来核心竞争力提升和为消费者增加福利,而不是为了贪图规模扩大或制造市场影响。
有评论认为,单单通过抄底实现外延式的扩展,将难以真正提升中资金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应该从打造全球化经营平台的战略高度来打量中资金融企业的海外并购。
综合各方意见,中国并购需秉持胆大心细的原则:既要大胆开拓海外并购市场,又要细心权衡风险收益。
全文1.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