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定侮辱罪应注意划清的界限
侮辱罪的核心在于公然行为,暴力或其他方法的使用,以及对特定自然人的侮辱。
1.公然侮辱是行为发生在不特定或多数人可能知悉的环境中,不论是否达到预期的公众知悉结果,其行为本身即构成公然侮辱。
2.侮辱手段可以是暴力,如强制羞辱性动作,或非暴力方法,包括言语、文字、网络等形式的侮辱。
3.侮辱行为必须指向特定自然人,可通过侮辱内容推断出被害人身份,而非泛指某一群体或单位。
二、不构成侮辱罪的情形
《刑法》第246条明确了侮辱罪构成的四个基本条件:
1.公然侮辱行为;
2.使用暴力或其他方法;
3.特定自然人为对象;
4.情节严重。
缺少任一条件,均不构成侮辱罪。
例如,若侮辱行为未指向特定个体、未公然发生或者所述内容属客观事实而无侮辱性质,或行为虽公然但未达到严重程度,均不满足侮辱罪的立案标准。
三、法律条文与专业术语
在对侮辱罪的认定中,需要严格依据法律条文,并正确理解相关的专业术语。
法律条文提供了侮辱罪构成的法律框架,而专业术语的定义则确保了对这些法律概念的准确把握。
这些内容在应用时必须保持原文表述,以避免因理解偏差而导致的误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n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n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全文678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