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讨论了行为人事后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否可以被视为自首,并探讨了交通事故后逃逸和自首的法律评价。根据刑法总则的规定,符合自首成立要求的情形应该适用于所有罪名。对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罪行的交通肇事逃逸者适用自首,有利于鼓励肇事者自首,悔过自新,并有利于在最短的时间内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及时赔偿受害者,使案件能够及时侦破和审结,节约司法资源,符合刑法立法的初衷。
行为人事后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仍然可以被视为自首。根据刑法总则的规定,符合自首成立要求的情形应该适用于所有罪名。
2、交通事故后逃逸和自首是两种主观故意控制下的两种独立行为,应当分别进行法律评价。
对自动投案、如实供述罪行的交通肇事逃逸者适用自首,有利于鼓励肇事者自首,悔过自新;
同时,有利于在最短的时间内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及时赔偿受害者,使案件能够及时侦破和审结,节约司法资源,符合刑法立法的初衷。
交通事故后逃逸和自首的法律评价有何不同?
交通事故后逃逸和自首的法律评价有何不同?
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可能会出现逃逸或者自首两种行为。这两种行为在法律评价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逃逸是指当事人故意离开现场,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逃逸是机动车驾驶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之一。如果逃逸人能够被认定为机动车驾驶人,则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此外,逃逸行为也会导致受害人的财产损失,因此,逃逸行为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自首是指当事人主动向公安机关或者交通管理部门报告自己的行为,并积极配合调查的行为。自首人可以获得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机会,但并不能完全避免法律的制裁。
从法律评价的角度来看,逃逸是一种犯罪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而自首则是一种积极承担责任的行为,可以得到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机会。但是,无论是逃逸还是自首,都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当事人应该在交通事故发生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无论选择逃逸还是自首,都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逃逸是一种犯罪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而自首则是一种积极承担责任的行为,可以得到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机会。当事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第一条,交通肇事后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并向公安机关报告的;
应认定为自动投案,构成自首的,因上述行为同时系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义务,对其是否从宽、从宽幅度要适当从严掌握。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应认定为自首,但应依法以较重法定刑为基准,视情决定对其是否从宽处罚以及从宽处罚的幅度。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