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的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后,依照法定程序对原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行政复议工作。1990年12月24日,国务院发布《行政复议条例》,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在我国建立了统一的行政复议制度。1999年4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行政复议法的公布施行,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大步骤,标志着我国以法律形式确认的行政复议制度正式诞生。为了进一步发挥行政复议制度在解决行政争议、建设法治政府、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2007年5月29日,国务院公布了《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全面、正确实施,促进了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依法行政,从严治政,为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诚信政府、廉洁政府、阳光政府、服务政府、效能政府,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行政复议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法律制度,具有方便群众、快捷高效、方式灵活、不收费等特点和优势。行政复议的功能定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化解矛盾的功能。通过行政复议,能够妥善解决因政府配置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和公共资源引发的行政争议,有效发挥政府经济调节职能,促进可持续发展;能够妥善解决因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违法集资、非法摊派等引发的行政争议,促进政府对市场的监管更加有效;能够妥善解决因不颁发许可证、不及时审批、不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的行为等引发的行政争议,及时制止行政机关的不作为,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二是保护权利的功能。通过行政复议,能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证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得以实现。能够及时听取人民群众对政府管理的意见和呼声,及时发现并撤销违法和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防止和避免行政侵权行为的发生。三是纠正错误的功能。通过行政复议,可以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既能够纠正具体行政行为中主体违法、权限违法、依据违法、程序违法和处理失当的问题,也能够纠正与具体行政行为相关联的抽象行政行为的违法问题;既能够纠正行政机关违法作为的问题,也能够纠正违法不作为的问题;既能够纠正已经发生的行政违法行为,也能够通过纠正行政违法行为产生警示效应。四是教育引导的功能。通过行政复议,能够教育引导群众理性依法维权,增强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能够把处理行政争议的过程变为进行法治教育和法治训练的过程,起到办结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