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汽车交通事故中的主次责任划分及其赔偿问题,具体安排如下:
首先,当机动车间发生交通事故时,需明确何者为主责方,该方将承担七成的赔偿责任,而次责方则须承担剩余三成的赔偿责任。
其次,若事故车辆为机动车且发生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此处需认识到,机动车驾驶员若在交通事故中负主要责任,那么他/她将要负担高达八成的赔偿责任,而次责方——非机动车或行人则需负责余下两成的赔偿。
然而,如果机动车驾驶员在此情况下仅负次要责任的话,他/她所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则降低至四成,而主要责任方的非机动车或行人需承受六成比例的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若机动车在交通事故中对他人造成损伤并构成责任,则该机动车的第三方强制保险将会率先启动,以在其责任限额范围之内对受害人进行赔偿。
如若赔偿金额仍显不足,则会依照当前交通法规,启动机动车商业保险进行赔付。
如仍存在缺口,亦未购买任何机动车商业保险,最终的赔偿责任将由侵权人个人承担。
此外,关于误工费的赔偿标准,也有相应的法律规定。
误工费应当根据受害人实际的误工时间和收入水平来衡量。
其中,误工时间相对于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所开具的证明来确定。
当受害人因伤致残需长期休息时,误工时间可计算至定残前一日。
至于每日的收入情况,可分为拥有稳定收入以及无稳定收入两种类型来考虑。
其中,有稳定收入的受害人,其误工费用将按照实际缩水的收入来计算,即误工费=误工时间×每日收入。
反之,无稳定收入的受害人,其误工费将依据其过去三年内的平均收入进行计算,倘若受害人无法提供其过去三年平均收入的相关证据,我们将参考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相似行业的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进行计算,因此,误工费=误工时间×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条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先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仍然不足或者没有投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由侵权人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全文1.5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