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计核算具有微观核算和宏观核算的双重性质和功能,其核算对象比会计核算更加广泛,统计核算的许多资料出于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统计就这点来说,它依赖于会计和业务核算。
2、服务对象有别。统计更侧重于为党和国家各级领导机构服务。是制定方针、政策所必不可少的,会计则侧重于为管理者和所有者服务。服务面尽管狭窄,然而更贴近百姓生活,所以会计更具体、更生动,会计研究也容易开展些。
3、产生信息的方法有别。统计信息是经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取得的,其中也包括对会计资料的直接利用。统计方法是统计特有的,但是,如今在经济管理方面用到的统计方法已不必大惊小怪了。会计信息的取得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是三个环节,即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帐簿和编制会计报表,这样的信息质理不仅全面、系统而且也是连续不断的,使用者可随时从帐簿或会计报表中了解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4、核算原则、口径、价格不同。会计核算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来计算生产经营成果;统计核算一方面按生产原则来计算生产经营成果,另一方面又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来核算劳动费用,如中间消耗的计算要求与总产值的计算口径一致。会计核算的销售收入是以取得价款或索取价款的凭证为依据,而统计核算的销售收入是以发出货物的货款为核算依据;不合格品,会计列为产值,统计则将其剔除等等。会计核算按实际价格计算产值,统计核算则按不变价格或市场价格计算;对未出售的半成品、产成品,会计按成本价格计算,统计则按出厂价格计算。
由于上述差别,使得现行的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之间缺乏有机的统一,造成了重复劳动,数出多门。应当统一企业内部核算,以会计核算为主体,辅之以统计核算的内容,拓宽核算的口径。
小企业递延收益怎么进行会计核算
一是与小企业某项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收到补助时,应先记入政府补助科目,再按资产摊销期限分期结转各期收入。
二是与小企业以后期间成本费用有关的政府补助。与企业后期成本费用有关的政府补助,在收到时记入递延收益科目,在成本发生时再分期结转收入。
三是只与小企业当期相关的政府补助。只与小企业当期相关的政府补助,在收到或确认政府补助时直接确认为当期收入,记入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收入科目。
实例:**公司属于小企业。2014年4月1日购买环保处理设备一台,增值税专用发票载明价款为30万元,增值税为5.1万元,支付设备安装费为0.6万元,款项均从银行支付。该设备预计使用3年后无残值。假设该项设备能得到市级财政一次性补助18万元,款已到账。
该公司按国家政策招收了20名残疾人。为补偿残疾人在未来一年学徒期内对企业成本的影响,财政一次性拔付公司补贴12万元。该公司属于小规模纳税人。本月实现商品销售收入19570元,货款已收到并存入银行,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的通知》(财税[2013]52号文件)规定可免征增值税。
会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购入环保设备并安装时:
借:在建工程——环保设备30.6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
贷:银行存款35.7
设备交付使用时:
借:固定资产——环保设备30.6
贷:在建工程——环保设备30.6
收政府补助时:
借:银行存款30
贷:递延收益——与设备有关的收益18
递延收益——与后期成本有关收益12
每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306?000/3/12=0.85万元
借:制造费用——折旧费用0.85
贷:累计折旧0.85
每月摊销递延收益时:
与设备有关的收益=180?000/3/12=0.5万元
与后期成本有关收益=120?000/12=1万元
借:递延收益——与设备有关的收益0.5
递延收益——与后期成本有关收益1
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收入1.5
公司取得商品销售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1.957
贷: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收入1.9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额0.057
月末确认并结转免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额0.057
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0.057
全文1.6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