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是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的公民和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根据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这些人都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最常见的原告人是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的公民。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即以本人名义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赔偿请求的人。根据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以下主体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1、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的公民。任何公民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都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这是附带民事诉讼中最常见的原告人。2、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也可能是受到犯罪侵害的权利主体,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刑事诉讼与附带民事诉讼
刑事诉讼与附带民事诉讼是两种不同的诉讼形式,在司法实践中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审判,以确定其是否构成犯罪、犯罪情节和刑罚等事项的诉讼活动。而附带民事诉讼则是指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就被告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民事权利提起的诉讼。
刑事诉讼与附带民事诉讼在审判组织、证据规则、判决结果等方面存在一些区别。在审判组织方面,刑事诉讼由人民法院依法审理,而附带民事诉讼则由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共同审理。在证据规则方面,刑事诉讼实行的是“控诉主义”,而附带民事诉讼则实行的是“原告主义”。在判决结果方面,刑事诉讼的判决结果是定罪和刑罚,而附带民事诉讼的判决结果是民事赔偿。
刑事诉讼与附带民事诉讼在司法实践中都具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刑事诉讼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打击犯罪的重要手段,而附带民事诉讼则是在刑事案件中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审判公开、程序公正等权利,而在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则有权获得充分证据、公正判决等权利。
刑事诉讼与附带民事诉讼是两种不同的诉讼形式,在司法实践中各自具有其特点和作用。正确理解和运用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刑事诉讼与附带民事诉讼是两种不同的诉讼形式,在司法实践中各自具有其特点和作用。正确理解和运用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