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判刑,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一般来说,当公民的人身、财产权利面临现实紧急的侵害时,公民可以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正当防卫。而正当防卫是否构成犯罪则取决于防卫人防卫是否恰当,是否是在不法侵害人正在实施暴力犯罪行为时作出的反应;以及不法侵害人实施不法侵害的类型。正当防卫指的是当事人在遭受他人的不法侵害时,所采取的一定的反击手段。这种反击手段只要使用得到是不需要承担相应刑事责任的,当时如果防卫过当也是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正当防卫致人受伤如果在合理的限度内是不会构成犯罪,但是防卫过当造成严重后果,比如致残或致死的,或给他人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构成犯罪,就会援引对相应的罪名追究防卫过当者的责任,比如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或者过失致人死亡罪等。1.不法侵害的强度。所谓不法侵害的强度,是指行为的性质、行为对客体已经造成的损害结果的轻重以及造成这种损害结果的手段、工具的性质和打击部位等因素的统一。对于不法侵害实行正当防卫,如果用轻于或相当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不足以有效地制止不法侵害的,可以采取大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当然,如果大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不是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那就是超过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2、不法侵害的缓急。是指侵害的紧迫性,即不法侵害所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的危险程度。不法侵害的缓急对于认定防卫限度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防卫强度大于侵害强度的情况下,确定该行为大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是否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更要以不法侵害的缓急等因素为标准。3.不法侵害的权益。不法侵害的权益,就是正当防卫保护的权益,它是决定必要限度的因素之一。为保护重大的权益而将不法侵害人杀死,可以认为是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因而没有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而为了保护轻微的权益,即使是非此不能保护,造成了不法侵害人的重大伤亡,而就可以认为是超过了必要限度。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它的主要意义在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鼓励公民和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震慑犯罪分子,使其不敢轻举妄动。可以说正当防卫不仅是免除正当防卫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而且是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的法律武器。正确认识正当防卫,了解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有利于公民大胆地运用正当防卫的法律武器同不法侵害作斗争。正当防卫(又称自我防卫,简称自卫),是大陆法系刑法上的一种概念,表示“对于现实不法之侵害,为防卫自己或他人之权力所为之行为”。其与紧急避难、自助行为皆为权利的自力救济的方式。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日常生活中,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根据行为人故意伤害他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的不同,此时行为人需要承担的责任也是不尽相同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行为人的伤害行为,造成了受害人轻伤以上的后果的,就是刑事犯罪了。
全文1.4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