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漯河两市的驻京办日前耗资六十六万元购买七百七十七瓶贵州茅台酒,后来却发现全是假酒,于是报警,公安拘捕三名涉案人员。事件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不过,老百姓关心的,不是假酒的来龙去脉,而是两个地级市的驻京办为何要买那么多茅台酒?
如果不是商人利欲熏心,如果不是品酒者是识货之人,驻京办斥巨资买名酒的丑闻根本不会曝光,老百姓也不会知道驻京办惊人消费秘密。
事实上,各地的驻京办早已成为挥霍公帑的销金窝。据中央电视台披露,目前北京有各类驻京机构超过一万家。有专家算了一笔帐,如果一个驻京办每年经费为一百万元,所有驻京办每年的总经费就在一百亿元以上。
山东潍坊近日率先将驻京办撤销,舆论叫好之余,呼吁各地仿效,但立刻在官场引起反弹,地方官们惊呼,撤驻京办损失会很大!
维办派列举驻京办的功能:一是为省领导服务;二是为本省市招商、拉项目;三是安排上访人员回流。然而,这些恰恰是令驻京办成为腐败温床的主因。
高官行宫夜夜笙歌
近年内地媒体升揭露,有省市领导人将驻京办变成行宫,不但肆意挥霍,夜夜笙歌,还公然包养情妇。有高官到中央党校学习,让二奶住在驻京办陪读。一些驻京办还办企业,赚到钱当然不会上缴财政,大部分流进专为省市领导而设的小金库。
而所谓招商、拉项目,用前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的话来说,就是跑部钱进。世上没有免费午餐,要得到项目就得落足本钱。就拿茅台酒来说,招商引资要喝、项目审批要喝、贷款放债要喝、申报额度要喝,没有几百瓶很难打开局面。此外,绝不能无事不登三宝殿,平时也要感情投资,于是一瓶瓶茅台酒,一条条中华牌香烟,一箱箱土特产,甚至一叠叠人民币源源不断从驻京办送出去。
至于所谓安排上访人员回乡,更是岂有此理,为防止家丑外传,地方当局将堵截上访人员的重责交给驻京办。别看驻京办官员在领导面前唯唯诺诺,对上访人员却凶神恶煞,极尽打压之能事。
地方政府在首都设置驻京办,本来是为了加强地方与中央的联系,也为地方官上京办事提供方便,但现在驻京办的性质显然变了。
早在二○○六年,国务院就要求加强对驻京办的管理,但一直收效甚微,驻京办反而愈来愈多,连一些县镇也蜂拥而上。如此禁而不止,地方诸侯坐大固然是重要原因,但中央部门的既得利益者暗中支持,亦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事实上,中央与地方的贪官已结成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而驻京办则是维系其关系的纽带。
此次假茅台酒事件,再次揭示驻京办问题的严重性,亦为整顿驻京办提供了切入点,就看中央能否把握机会了。
全文1.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