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的过程中,因疏忽或过失导致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患者因医疗行为而受到人身损害,且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发起医疗事故的必须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1.医疗事故的发起方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2.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的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
3.医疗事故的直接行为者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存在疏忽或过失。
4.患者因医疗行为而受到人身损害。
5.医疗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医疗事故认定规则是什么?
医疗事故认定规则是指医疗事故发生后,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调查处理,并作出是否为医疗事故的结论,并应当制作医疗事故认定书。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其负责人应当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1. 抢救患者:发生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责人应当组织抢救,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患者通报情况。
2. 保护现场:医疗机构负责人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轻患者损害,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上级医疗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 写出医疗事故报告:医疗机构负责人应当及时书写医疗事故报告,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上级医疗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4. 按照规定上报:医疗机构负责人应当及时按照规定向上级医疗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上报医疗事故。
5. 不得拒绝或者阻碍:发生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责人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轻患者损害,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患者通报情况。
根据以上规定,医疗事故认定规则是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调查处理,并作出是否为医疗事故的结论,并应当制作医疗事故认定书。
医疗事故的发生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损害,也会给医疗机构带来严重的法律风险。因此,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的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医疗事故认定规则,确保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同时,患者也应该了解医疗事故的相关知识,在遇到医疗事故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
全文892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