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协议应当拆迁之前由拆迁方与拆迁户协商签订。在拆迁协议其中最重要的条款,就是拆迁补偿的数额。拆迁补偿条款需要双方协商确定,主要依据是现行法律和拆迁房屋的面积。拆迁补偿款支付和建房的程度是没有关系的,一般拆迁补偿款的支付时间是要在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上约定的,一般只要你原来的房子拆除之后就可以支付的。
一、签订拆迁补偿协议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审查签订协议的主体是否合法
与被拆迁人签订拆迁补偿协议的一定要是拆迁人,具有法人资格,否则协议的签订会因为主体不明确、主体没有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而面临无法履行的风险。
(二)合同的主要条款内容要明确
1.补偿款的总金额及各项补偿内容的具体明细;2.补偿款的支付时间及支付方式;3.安置房、安置土地的面积及具体位置、土地性质;4.如果签订补充协议,补偿协议上的内容必须合法,与主合同条款不冲突,如果对主合同有重大改动,须明确约定以补偿协议约定为准。
(三)约定违约责任为了以防万一,防止拆迁人不履行协议条款,我们在签订协议的时候,应该明确约定违约责任,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从合同条款的角度去督促拆迁人尽早的履行协议。
(四)明确约定协议履行的程序很多拆迁项目都要求合同签订后马上腾退房屋,在交房后支付拆迁补偿款,有的项目甚至是要求先腾退房屋,然后才把拆迁补偿合同交给被拆迁企业和支付拆迁补偿款。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甚至是拿不到拆迁补偿款,一定要明确约定协议履行的程序,维护被拆迁人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尚未取得的拆迁补偿款能否分割?
司法实践中,房屋已被拆除、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已经签订但尚未履行的拆迁利益广泛存在,既有别于房屋已被拆除、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尚未签订阶段的权利形态,也区别于已向拆迁人购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已履行阶段的权利形态,处于此阶段的拆迁利益是否可诉,存在不少争议。就本案而言,涉案拆迁利益不确定且不宜分割,应当裁定驳回起诉。
1、尚未实际取得的拆迁利益为不确定的权利。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保护的民事权利应当有具体明确的内容。虽然洪某夫妇与拆迁人在拆迁协议中约定了安置房的大体方位,但双方还未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其间存在权利人的购房意愿、可供选择房屋的户型及面积等不确定性因素,拆迁利益尚处于不具体、不明确的状态,不符合法定的起诉条件。
2、尚未实际取得的拆迁利益不宜分割。债的可分与不可分,取决于给付的是否可分,若干给付而不损给付的总体性质和价值,则为可分债,否则为不可分债。本案中,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在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中约定的是按总的低价位商品房安置面积进行安置,拆迁人就101、77平方米的安置面积整体给付,更为符合双方约定和合同本意。而拆迁人将向其余权利人每人交付不足十平方米的房屋,显然无法操作。至于补偿款,由于拆迁实务中,补偿款一般冲抵购房款,二者具有关联性,亦不宜分割。
3、对此类案件不予受理、驳回起诉具有现实必要性。若法院对安置面积进行分割,当事人基于拆迁分户的利益诱导,有可能会将法院判决作为向拆迁部门请求分户的依据。拆迁利益转化为实体权利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判决的可执行性较差。即使法院对拆迁安置利益进行分割,待安置到位后,当事人仍可能就安置房的实体分割提起诉讼,势必造成诉讼资源的浪费。
三、成都拆迁协议上谁签字房子就归谁
具体要看情况,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是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为明确房屋拆迁补偿安置中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协议,是约定拆迁当事人之间民事权利义务的合同,它适用《民法典》。
1、按现行的拆迁执行情况来看,拆迁协议上谁签字房产证就是谁的名字。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是房屋拆迁双方的法律行为。协议关系主要有房屋拆迁双方当事人参加,仅有一方当事人,协议关系便不能成立。
2、协议必须是房屋拆迁双方的合法行为。所谓合法行为,是指按照房屋拆迁法规规定的要求而实施的行为。如当事人的资格,社会组织作为房屋拆迁协议当事人要有法人资格。承办人签订协议要有法人或法人代表的授权证明。委托代理订立协议的要有合法手续。被拆迁人签订协议时,应当出具产权证书、使用权证明等法律文件。凡违反法规规定,采取欺诈手段等所订立的协议都是无效协议。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表现在其权利依法产生后受到法律的保护;其义务依法产生后,则受到法律的强制。其次是依法订立的协议必须认真恪守,当事人任何一方均无权擅自变更或解除。再就是在履行协议中发生纠纷,协议条款便是解决纠纷的主要依据。
全文1.8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