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将近,商家的各种打折促销活动即将迎来新一轮高峰。昨日,深圳、惠州、东莞三地消委会首次联合发布消费提示,提醒三地消费者在促销潮中,睁大眼睛谨防包括价格欺诈、折扣误导、循环消费等在内的打折陷阱,以获取真正的实惠。
打折优惠诱而不惠
消费者韩小姐被某商场现金300换1000的活动所吸引,花300元现金购买了一双标价为720元的名牌皮鞋,因觉实惠便没有主动要求1000元的优惠返还。几天之后,她却发现同样的商品打特价,仅售290元,原以为得到了很大的优惠,没想到还多花了10元。
刘小姐向深圳市消委会投诉称,其在宝安某国际名店开业当天,按照一专柜开业酬宾活动购满288元,可赠送在该柜台消费无购物限制的现金购物券300元,付款后换取购物券时,营业员却告知柜台购物券已发完,可改天再拿。但当过来拿时,柜台营业员却以当天赠送的购物券已没有为由,只给了14张限额购物券。刘小姐要求专柜兑现原有承诺。
市民来电投诉称在某商场四楼购买了一双价值约220元的鞋,因该专柜正在做消费满100元送20元折扣券的活动,于是售货员送了40元的电子折扣券,然而在使用时售货员却称,购物未满100元不能使用该券,必须购买100元以上的商品才能使用该券,且一次最多只能使用50元的电子折扣券。但之前买鞋时售货员却并未如此提醒过。
抽奖返利暗含猫腻
黎先生7月28日在某百货商场消费后,参加了该百货六楼的抽奖活动(当天消费满50元就可参加),并抽中了国画大师张福生的真迹(当时标价3880元),黎先生在交了320元装裱费后领到名画,后经国画专家鉴定,该画并非张福生真迹,根本不值3880元。黎先生要求商场提供价值3880元的奖品。
唐先生到某百货购物,其五楼的某皮具专柜推出买皮鞋满500元赠送该品牌牛皮皮带的活动。唐先生通过买鞋获得一条皮带后,由于皮带太长便剪去一节,却从皮带横断面上发现该皮带居然是塑料制成。
消费者在某百货商场开业当天(9月26号)购物获延时返利卡,内有398元,当天用返利卡消费了168元,里面还剩230元。当10月11日再次用返利卡消费时,却被告知此卡已于10月9日到期,不能使用。而卡上并未标明使用期,商场的营业员、收营员也没有一个人跟消费者说明返利卡的有效期。
谨防亏本促销下的陷阱
据深圳、惠州、东莞消费维权合作工作办公室介绍,临近岁末,在商家掀起的琳琅满目的促销高潮中,各种买送、换购、打折、特价、惊爆价、最低价、大甩卖等商业促销活动花样迭出。
虽然很多消费者确实在商家真实、合法的优惠让利活动中得到了实惠,但部分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会利用信息不对称和一些消费者贪图小利的心理,在许多貌似亏本的诱人促销活动中暗藏消费陷阱。此次消费提示,希望能帮助包括深圳在内的三地消费者擦亮眼睛明白消费,冷静面对促销。
记者了解到,今年10月底深圳、惠州、东莞三市消委会联合签署了《深圳惠州东莞消费者委员会合作协议书》,承诺将实现珠江口东岸地区消费维权一体化。此次商家打折促销消费提示,是三地消费会合作后首次联合发布的消费提示。
新闻链接
圣诞网购提前火爆
每年圣诞前都会迎来一个网购狂潮,但今年这一采购高峰却比往年提前了近半个月。来自网购平台的监测数据发现,一进12月,与圣诞节日采购相关的商品交易量就迅速攀升,截至目前同比上个月增长了近40%。其中圣诞礼物最受网民青睐,烘托节日气氛的装饰品的销量也在看涨。
在美国,11月、12月两个月均是圣诞购物季,数据显示,到目前美国圣诞网购的支出已近160亿美元,同比增长3%。而在中国,今年的购物高潮比往年来得更早。
往年圣诞的网购高峰一般在12月15日之后出现,今年来得更早。百度有啊运营相关负责人预计,这一购物潮将持续到20日左右,并在15日前后达到顶峰。该负责人分析,圣诞节在中国实际上是年轻人的节日,正好也是网购最密集的人群,相比线下,他们更青睐更实惠、更便利的网购。
记者发现,在百度有啊平台,圣诞商品的上架早在11月就已经全部就绪。搜索圣诞,可以获得3万多个结果。由于圣诞节在中国等于是半个情人节,有关圣诞的礼品销售最为火爆,人们倾向于购买毛衣、围巾、雪地靴等贴身保暖的商品,送给爱人和朋友。而颇受女士青睐的化妆品、香水也在火热销售中。此外,用于烘托节日气氛的装饰品也颇受网民青睐。
打折促销六大陷阱
价格欺诈陷阱
一是虚构原价假打折。部分商家利用消费者喜欢购买打折商品的心理,随意虚构原价,所谓的优惠也纯属虚构。
二是先提价再返利赠券。
三是低价招徕高价结算。在销售一些价值不高的商品时,标低价吸引顾客,在结算时却以高价收费。
折扣误导陷阱
买满就送、买满就减、买×返×等是目前促销活动中商家常用的手法,看上去优惠额度很大,但实际上附带很多限制条件、计算复杂,消费者难以得到真正的实惠。
主要表现在:一是商品折扣名不符实。很多商家在推出买满就送、买满就减的活动中,将商品的价格标注为199、1999、19999等,同时提高小额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实际难以得到广告宣传中的折扣。
二是总折扣率难以计算。
三是全场低折扣误导。很多商家用显眼的字体书写全场1-3折,实际上大部分柜台或品牌没有宣传所称的折扣,甚至有很多商品根本就不参加活动。
四是返利使用限制多。
循环消费陷阱
返券活动中,商家大多对商品标价进行了技术处理,使消费者陷入循环消费中。
一是凑整陷阱。商家规定必须购满规定额数商品才赠券,消费者为了获得代金券,不得不买些东西凑整。
二是不找零用陷阱。代金券购物是不找零的,消费者为了避免损失,就干脆添加一定现金购买标价高于所得赠券面值的商品。
三是消费额度限制陷阱。商家往往采取消费额度限制的方法,要求消费者在使用返券等时一定要添加现金,而且在比例上有不利于消费者的做法,使消费者陷于循环购物的境地。
规避责任陷阱
少数无良商家会借机销售伪劣质次商品,并以促销售为借口规避产品质量陷阱。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换季商品促销逃避三包责任。以低廉的价格销售换季商品,消费者等到适合季节再用,耗尽了三包期限。
二是以奖品、赠品为名处理伪劣次品。将残次品或劣质品当奖品,赠给消费者,并不提供发票、保修卡等质量保障凭证,或者注明无偿赠送,质量问题概不负责,逃避产品质量。
三是甩卖伪劣滞销商品。以打折之名推销长期积压的滞销货,并以特价商品概不退换为由拒绝履行三包义务。
免费服务陷阱
部分服务企业以免费品尝、免费试用、免费拍照和免费赠送等诱使消费者进入商家设定好的免费程序难以自拔,这些程序的终端仍是有价消费。
安全隐患陷阱
商家开展特价、免费促销活动,特别是超低价倾销、限时抢购中,大量人流拥挤,容易引发哄抢、挤伤事件,也给小偷创造了作案条件,带来安全隐患。
全文2.7千字,阅读预计需要10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