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一般原则
(一)可靠性原则
(二)相关性原则
(三)可理解性原则
(四)可比性原则
(五)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六)重要性原则
(七)谨慎性原则
(八)及时性原则
(一)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的和可验证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即: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
1.真实性。所谓真实性就是要如实表达,即会计核算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会计的记录和报告不加任何修饰。
2.可核性。所谓可核性是指信息经得住复核和验证,即由独立的、专业和文化素质相同的人员,分别采用同一计量方法,对同一事项加以计量,能得出相同的结果。
3.中立性。所谓中立性是指会计信息应不偏不倚,不带主观成分。
(二)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联,即与使用者进行的决策有关,并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相关性的核心是对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取决于两个因素,即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
1.预测价值。如果一项信息能帮助决策者对过去、现在及未来事项的可能结果进行预测,则此项信息具有预测价值。
2.反馈价值。一项信息如能有助于决策者验证或修正过去的决策和实施方案,即具有反馈价值。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能够被使用者理解,即会计信息必须清晰易懂。
(四)可比性
可比性是指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与其他企业的同类会计信息尽量做到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统一性和一贯性是构成可比性的两个因素。
统一性是指有统一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来保证不同企业的信息共性。
一贯性是指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时,所采用的会计方法和会计程序前后各期应具有连贯性,前后一致,以使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确认、计量的依据。
(六)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予以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
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七)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八)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是指信息在对用户失效之前就提供给用户。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二、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的基本原则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即使款项未在当期收付,都应确认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当期收付,也不应确认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小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按照权责发生制,对于收入的确认应以实现为原则,对费用的确认以发生为原则,强调收入和费用相配比。
(二)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及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予以确认。
配比原则既包括收入和费用在因果关系上的配比,也包括收入和费用在时间意义上的配比。
(三)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资产在取得时应该按实际成本计量。
(四)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全文1.6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