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公司遭遇“成长的烦恼”
时间:2023-04-22 21:00:42 169人看过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在刚刚过去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障日中,目前国内惟一从事征信业务的专门机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意外地成为投诉的对象———一名消费者指责由于资信公司提供的个人信用记录中含有并非是他造成的负面内容,致使自己无法获得银行贷款,而此前他并不知情。

自从上海于2000年7月和2002年3月相继开通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和企业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以来,现已采集350多万市民的信用记录;60多万户企业的信用记录也已进入数据库系统,几乎涵盖了所有在沪经营的企业。

但是由于征信公司在国内尚属新兴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政府、企业和个人对征信公司的认识尚未完全到位,造成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在业务量、权威性和影响力不断攀升的同时,开始遭遇“成长的烦恼”。

如何把握隐私权与知情权

如今在上海各家商业银行的个人信贷合同或信用卡申请表中,都增加了两项条款:“同意银行将本人填写的信息提供给征信机构。”“同意银行向征信机构查询本人的信用信息。”有消费者认为这属于“霸王条款”,将个人信贷信息提供给征信机构侵犯了个人隐私权。

一个征信机构,什么信息可以采集,什么信息不可以采集,以什么方式进行披露,这涉及如何处理保护个人隐私、企业商业秘密与社会经济活动中知情权和隐私让渡权之间的平衡。由于目前国内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只有参考国际惯例,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探索性操作。

首先,按照国外征信国家通行的做法,上海的征信系统既采集正面信息,也采集负面信息。对于应该采集到位的信息,征信机构通过多方努力,尽可能采集到位,但对于不该采集的信息坚决不采集。如消费者个人的存款、资产及病史、宗教信仰等不列为采集范围。在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征集的个人信用记录中,包括个人消费信贷、水电煤电信缴费、大学生助学贷款、租赁、司法等方面的信用信息;企业信用记录则包括企业的信贷信息、信用等级信息、行业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国资绩效考评信息等。

上海征信系统对负面信息有清晰的界定,将负面信息的特别记录聚集在两个方面:个人在与商业银行的消费贷款业务中发生拖欠行为超过180天、个人使用的准贷记卡或信用卡发生透支超过90天未还款;其他轻微拖欠行为如拖欠自来水公司或燃气公司费用10个月以上等则作为一般记录。负面信息的保存最长不超过7年。

其次,坚持个人信用信息的入库必须得到个人授权,坚持信用信息的使用必须在本人知情的情况下按规定提供。上海的个人征信采用被动入库的方式,即只有在发生信贷行为时,才跟踪消费者的信用轨迹。企业信用信息的整合采用主动方式,但坚持信息记录与信息披露不一一对应,并确定了严格的查询原则。

第三,因为个人信用信息反映了有关消费者全部信贷行为的风险特征和价值特征,这些信息一般有两方面的应用:其一是在市场营销方面;其二是在风险控制方面。但就上海现阶段的征信业务模式而言,除政府监管需要外,原则上只有在消费者本人或企业授权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信用信息的查询,而且这些信用信息只用于授信机构的授信决策过程,而不用于宽泛的市场营销和客户筛眩准市场与亚政府要走多远在启动上海征信体系的过程中,政府的支持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征信公司的发展,“政府推动、企业运作”的模式正经受着考验。

大量基于消费者个人基本特征及其信用行为的数据,是个人信用评估的“原材料”。这些数据大部分掌握在与政府相关的部门,如公安、法院、人事、工商、税务、劳动保障等部门,以及金融、公用事业单位、通信、保险等非政府或亚政府机构,处于极端分散和相互屏蔽的状态。而行政部门长期形成的本位主义,给获取个人信用信息设下层层关卡;缺乏相应的立法和政策作为支撑,更使这种数据采集名不正言不顺。如果没有政府的强势介入协调,仅凭征信机构自身来干,难比登天。

在上海资信有限公司项目启动伊始,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便专门下发文件,要求上海市15家中资银行把1998年以后的个人消费信贷数据交给上海资信;同时要求,在发放个人消费贷款和信用卡时,这些银行应该向上海资信付费查询相关的个人信用报告。在上海市征信体系建立的第一阶段,政府以行政指令和有效协调的方式,扮演了积介入的角色,使上海资信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制度交换成本迅速成形。

可是虽然上海出台了一系列规范、促进征信行业发展的政府规章,但由于国家法律的缺位以及法规的不配套,征信企业在信用信息的采集、加工、披露等方面还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有的政府部门或社会机构出于“依法保密”或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提供在市场监管中获得的信用信息。

信用法律体系何时建成

许多商业银行在推进社会信用管理的过程中,已感受到缺乏信用领域法律体系所带来的问题。

目前世界上存在三种信用管理模式,但我国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尚缺乏法律上的规定,造成商业银行在信用信息的收集、提供、购买等缓解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都未得到明确界定,利益缺乏法律保障。

目前上海的信用信息征集办法只是地方性、行政性规定,大多甚至只是某个政府部门的行政性文件,不具有权威性。缺乏法定依据很容易导致信息采集的不完备,准确性、系统性不够,商业价值不高。目前已经实施的信贷登记系统采集的信息就存在许多需要完善之处。征集起来的信用信息如何合理利用同样缺少法律规定。对信用管理行业的各类中介机构也没有健全的法律予以规范。这样很容易导致信息滥用、侵犯客户隐私权、甚至利用这些信息开展不正当竞争等。有些信用管理的中介机构反而成为信用的盲区。

全文2.2千字,阅读预计需要8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征信 最新知识
针对征信公司遭遇“成长的烦恼”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征信公司遭遇“成长的烦恼”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