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齐聚北京,纷纷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共商国是。其中,不少代表、委员纷纷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知识产权实施、转化的环节。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太阳能电池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褚君浩在《修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议案》中提出,目前我国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利成果转化率约在20%至30%,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70%至80%的转化率和20%至30%的产业化率相去甚远。如此现状,着实令人担忧。
目前,我国许多科研活动的开展以申报项目、开展研究、报奖、鉴定为主,而不是以最终形成产品、商品来认定和评价,难以促使专利成果更好地实施、转化。这种评价体系重视了专利成果的“技术价值”,而忽略了“市场价值”。产学研用相结合,是应用技术研究实现突破的重要一环,也是专利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一些产学研合作“重形式、轻内容”,产生了许多难以消化的“夹生”技术,这是造成高校、科研院所拥有的专利转化率低的另一重要原因。
正如代表和委员们所言,知识产权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相衔接,要融入经济增长的主战场,不能游离其外,必须与产业发展密切结合。莫让创新成果“束之高阁”。(知识产权报作者李群)
全文505个字,阅读预计需要2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