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中并没有针对婚约作出明确规定,对因解除婚约而产生的财物纠纷,应首先认定财物的性质。如果自愿赠与,一般不予返还,但如果价值较高,应酌情返还。对于借婚约进行买卖、包办婚姻,或借婚约索要、诈骗钱财的,是违法行为,应当返还。
司法实践中的争议问题
1、由于侵权竞合、直接结合与间接结合侵权均涉及多因的情况,因而司法实践中对其准确界定十分困难。例如:造*厂与磷*厂向同一条河道中排放生产污水,造成下游养鱼承包户的鱼死亡。对于这一案例,表面上分析似乎符合直接共同侵权的情况,但从实质上去分析因果关系就不难发现,无论造*厂,还是磷*厂,其行为均能独立的产生同一损害结果,其行为之间不存在相互结合的问题。如果受害人同时起诉两厂,从处理结果来说可能相同。但如果受害人单独起诉其中一方,那么根据共同侵权诉讼的要求,法院须考虑是否应当追加当事人承担责任。事实上,如果是侵权竞合则无须追加,如果是共同侵权则须主动追加。2、在诉讼主体的确定方面,两者常常发生混为一谈。竞合侵权对于如何确定被告,目前争议较大,有学者认为对涉及同一种类法律关系的诉讼可按普通共同诉讼处理,即债权人同时起诉几个债务人的,可将其列为共同被告。有学者认为应当分别诉讼,分别裁判,裁判生效后,债务人之一履行裁判而使债权人的债权得以实现时,其他裁判也因目的达到而丧失执行基础,应终止执行。而共同侵权则须按照必要共同诉讼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赔偿权利人起诉部分共同侵权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其他共同侵权人作为被告。赔偿权利人在诉讼中放弃对部分共同侵权人的诉讼请求的其他共同侵权人对被放弃诉讼请求的被告当承担的赔偿份额不承担连带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全文864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