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应当同时对侦查中扣押、冻结的财物解除扣押、冻结。对被不起诉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行政处分或者需要没收其违法所得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一、酌定不起诉的条件有哪些
酌定不起诉是指符合所规定的某种情形时,人民检察院可以斟酌具体案情和犯罪嫌疑人悔罪表现来确定,或者是提起,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或者是放弃、终结诉讼。酌定不起诉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嫌疑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嫌疑人又聋又哑,或者是盲人犯罪的;
(三)嫌疑人因防卫过当或者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不应有危害而犯罪的;
(四)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
(五)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六)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的或者辅助作用的人员;
(七)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胁从人员;
(八)嫌疑人或在自首后有表现的,等等。
二、法定不起诉和酌定不起诉的区别
法定不起诉—有证据证明这个人没犯罪,也就是说,该人没有达到起诉的条件。
法定不起诉适用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酌定不起诉—检察院认为这个人犯罪了,但情节轻微,起诉了也应该免于处罚,看在态度好等份上,不起诉了。是检察官根据起诉便宜主义对自己拥有的诉权的舍弃而决定不起诉。
全文932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