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垄断(monopoly),是一个易于理解的概念,它是指一个企业独家控制一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这种市场不存在丝毫竞争因素,简称垄断或独占。这是与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相反的市场类型。具体说,完全垄断的市场包含发下三个条件:一是市场上只有一个卖者;二是该企业所售商品没有非常类似的替代品;三是新企业不能进入该市场。
上述第一个条件在现实中不常见。与对待完全竞争模型的认识一样,经济学者认为重要的不是模型的现实性如何,而是通过模型可以得出必要的结论,以解释经济现象。
产生垄断的原因无外乎如下几方面:一是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控制;二是政府给予一个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权利;三是生产成本使一个生产者比大量其他生产者更有效率。[1]这种行业的特征是进入该市场需要极高资本额,该行业因此是资本密集而非劳力密集,其输出量高,而且薪资高。
MR
产量D=AR
价格
Q*
c*
b
a
O
P*
D=AR
AC
MC
在完全垄断的条件下,由于一个行业只有一家企业,所以,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的需求曲线。它的形状总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如上图。
上图中,假定企业的需求曲线(D)、平均成本曲线(AC)、边际成本曲线(MC)和边际收曲线(MR)为已知,假定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那么,佗的价格与产量决策应在MR=MC之处(这时企业所得的利润最大)。从MC曲线与MR曲线的交点,可求出它的最优产量应为Q*,最优价格应为P*。此时它的总利润量应是P*abc的面积(图中的阴影部分)。
需要指出的是,垄断企业的价格、产量决策,总是选择在需求曲线的弹性需求段,这是因为MC意是大于零,所以,MR也必然要大于零。
既然已经完全垄断了市场,生产者还需要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决定自己的市场行为,即:1)索取什么样的价格;2)制造多少产品;3)是否追求最大的产出量与收益。另有些情况,生产者或许可能选择不要获取最大收益,而是转向福祉与进行社区服务。不过,这种事例鲜少见于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2]
从来没有任何一种媒介工业,能够在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之下营运;但却有不少媒介,虽非完全垄断,亦实在已经不远。美国的报业的发展就有一点完全垄断的味道。经过几十年的市场选择,一城一报现象相当普遍,在一区域性的市场上——如一个城市,一些报业公司实际上就处于完全垄断的地位。(见下表)
表:美国报业市场一城一报城市增长之比例
年代拥有二份以上
报纸的城市数
195488
195981
196570
197565
198057
199043
199433
资料来源:AlanR.Albarran:MediaEconomics—UnderstandingMarkets,IndstriesandConcepts,
IowaStateUniversitypress/Ames1996,P37.
有线电视体系是最接近完全垄断的例子,[3]但倒也无法完完全全如此,因为若干可替换性总是存在的。如果锁上只有一家戏院,则确已接近完全垄断,但如果消费者愿意放弃外出的机会,选择留在家中收看小一些的萤幕,那么替换性还是存在的。如果是个市场只有一家报纸,那么就其产品在该市场的地位来说,报纸在若干方面是趋近于完全垄断的,但即使如此,替换性的产品总归是可能的。事实上在网络媒体和电讯事业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完全垄断的传媒市场是不存在的。
上述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是市场结构中两种极端,介乎两种极端之间的是垄断性竞争和寡头垄断。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不同,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是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市场结构。
[1][美]曼昆著:《经济学原理》(上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译本,第316页。
[2]RobertG·Picard:MediaEconomics:conceptsandisses,SagePblicationInc.1989,P77.
[3]AlanR.Albarran:MediaEconomics—UnderstandingMarkets,IndstriesandConcepts,IowaStateUniversitypress/Ames1996,P36。
全文1.7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