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权处分人持有动产或不动产;
2、受让财产时为善意;
3、支付合理价格;
4、完成法定公示。
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指无权处分人将动产或不动产处分给他人,善意受让人依法取得该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
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
1、动产
传统民法上,善意取得通常指动产善意取得。动产指“土地及其定着物以外的一切之物,如图书、画、珠宝和无记名证券(如车票)等”。对于票据,根据《票据法》第12条,除“以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等手段取得票据的,或者明知有前列情形”者,善意付出对价而取得票据的人可善意取得,其他有价证券类推适用该规则;关于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采用登记对抗主义的动产,《德国民法典》第932条款认可未登记船舶的善意取得。我国学者对能否适用善意取得存在分歧。王轶教授认为,已经登记的此类动产具有公信力,不存在善意取得问题。若未登记不存在“对抗善意第三人效力”,善意的受让人基于所有权人所享有的所有权自身效力不足即可取得动产所有权。
2、不动产
善意取得制度适用不动产,但不包括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有学者主张,我国采取严格的不动产登记生效要件主义,基于登记的公示效力即可调整不动产相关问题,原则上不存在不动产善意取得的适用空间;有学者则提出异议,称在出现登记记载与当事人意思表示不一致以及物权变动没有实时反映在登记簿上等错误时,登记权利被无权处分,善意取得有适用的可能性空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二十五条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的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全文649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