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在强制执行程序中具有权处理被执行人应当承担的义务所涉及的财产,包括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和变卖等手段。人民法院有权向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有权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在采取后两项措施时,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拒不执行法院判决不仅会面临强制执行的问题,还可能构成犯罪,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在强制执行程序中,人民法院具有权处理被执行人应当承担的义务所涉及的财产。这包括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和变卖等手段。
1、人民法院有权向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有权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
2、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
3、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
在采取后两项措施时,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不履行法院已生效的判决、裁定,不仅仅只是一个强制执行的问题。按照我国法律规定,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的,可以予以15日以下的拘留;情节严重的,还会构成犯罪,要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法院强制执行措施的具体内容和规定
法院强制执行措施是保障司法权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法院可以采取多种强制执行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冻结、划拨、变价抵缴等。这些措施的具体内容和规定在《民事诉讼法》中有详细规定。
首先,查封是指法院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限制性措施,禁止被执行人处分或转移财产。查封对象可以是房产、车辆、存款等。查封的期限和范围由法院根据案件情况决定,但不得超过六个月。
其次,扣押是指法院依法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暂时性收归,以保障案件执行。扣押的对象可以是动产、有价证券等。扣押的期限和范围也由法院根据案件情况决定,但不得超过三十日。
再次,冻结是指法院依法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暂时性禁止处置,以保全案件执行。冻结的对象可以是存款、汇款等。冻结的期限和范围也由法院根据案件情况决定,但不得超过六十日。
最后,划拨是指法院依法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直接处置,以清偿债务。划拨的对象可以是国有单位、企事业单位等。划拨的程序和标准也由法院根据案件情况决定。
总之,法院强制执行措施是保障司法权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法院需要根据案件情况,依法采取相应的措施,并严格遵循程序和标准。
法院强制执行措施是保障司法权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法院需要根据案件情况,依法采取相应的措施,并严格遵循程序和标准。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七条,财产被查封、扣押后,执行员应当责令被执行人在指定期间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被执行人逾期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应当拍卖被查封、扣押的财产;不适于拍卖或者当事人双方同意不进行拍卖的,人民法院可以委托有关单位变卖或者自行变卖。国家禁止自由买卖的物品,交有关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收购。
全文1.2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