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符合法律法规的条件下办理的结婚属于有效婚姻。精神病人结婚如果不是重婚,近亲结婚,未到结婚年龄的情况均是有效婚姻。根据我国民法典相关规定,有三种情况不能缔结婚姻关系,已经结婚的人不能再结婚,否则构成重婚罪;直系亲属或者是旁亲3代以内不能结婚;未到法定结婚年龄不能结婚。
精神病人结婚有什么后果
对精神病的确认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必须由有资质的医院或专门的司法鉴定机构完成,鉴于婚姻登记机关审查能力和审查权限的局限,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因当事人隐瞒精神病真实情况,导致为精神状态达不到要求的当事人办理了婚姻登记的情况。为了救济受损害的合法权益,当事人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之间的民事关系是婚姻登记行为的前提,登记行为只是一种确认程序。只要婚姻登记机关依法履行了登记程序,审查了当事人提交的材料,该行政行为就不应存在违法之处。而当事人弄虚作假,骗取婚姻登记导致的争议本质上应为当事人之间的民事争议,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宣告婚姻无效或离婚无效。否定了民事关系的效力自然就否定了登记行为的效力,如按照有关规定,人民法院宣告婚姻无效的,该婚姻的登记行为自然归于无效,而不必通过专门程序予以撤销。因一方当事人精神不健全而办理婚姻登记的,其近亲属有权代为提起离婚无效之诉;人民法院判决宣告离婚无效的,应当收缴双方的离婚证书并将生效判决书副本寄送婚姻登记机关。
在申请办理结婚登记的时候要求双方能够表达自己自愿结婚的意思,而此时如果精神病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就是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则这种情况下就是不满足结婚条件,双方不能办理结婚登记的。但要是该精神病人仅仅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申请办理结婚登记的时候精神状态正常的话,满足其他条件的也是可以办理结婚。
《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一)重婚;(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三)未到法定婚龄。
全文801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