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前的调解,应当征得双方当事人的同意。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后,发现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可以先进行调解,这个就是民事诉讼的诉前调解,人民法院在进行调解前,应当询问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双方都愿意调解的,人民法院可以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的,双方应当达成调解协议,调解不成的,人民法院应当立案审理。
一般民事诉讼开庭调解几次,怎么调解
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调解的次数,调解是当事人双方自愿进行的诉讼活动。调解是日常生活中解决纠纷常见的一种方式,出现纠纷,许多人想的就是和解,没必要闹上法庭消耗人力物力,但是调解主要还是看当事人的意愿。
民事调解制度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又称法院调解,是指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发生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自愿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法院调解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对当事人进行法制教育思想疏导工作的活动;二是指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在办案过程中,主持和引导当事人用平等协商的办法解决纠纷,达成协议,终结诉讼的一种方式。法院调解制度是建立在当事人处分权基础上的,是当事人行使处分权和法院行使审判权相结合的产物。
民事诉讼调解的方式
调解方式就是指人民法院调解民事纠纷案件、商事纠纷案件所用的形式。
可以根据案件的难易程度和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调解,包括诉讼前调解,立案调解、庭前调解、书信调解等方式等。
调解的基本原则
法院调解应当遵守以下三条原则:即自愿原则,查明事实分清事非原则合法原则。
《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当事人自愿原则应当包括程序意义上的自愿和实体意义上的自愿。前者是指当事人主动向人民法院申请用调解方式解决他们的纠纷,或者同意人民法院为他们做调解工作解决纠纷。后者是指当事人双方经人民法院调解达成的协议,必须是互谅互让,自愿协商的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全文847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