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秒杀”走红,肯*基也许只是想赶趟潮流,推出“超值星期二”的半价优惠卷让大家秒杀,帮助自己更好的促销与宣传。可没想到,却造成了富有“戏剧性”的“秒杀门”,“秒杀”优惠的结局是,肯*基不仅没被消费者所看好,反而带来了一场严重的信任危机,消费者、网友们均对肯*基此次活动表示了质疑与强烈的不满。
如果问这场“秒杀”活动秒杀了谁?结果显而易见,肯*基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便宜没得还损失不小。出现此番结果,在笔者看来,原因有二:一是肯*基在策划此次优惠活动前,缺少必要的风险评估,完全没有预料到事情的可持续性与可实施性;二是社会上逐渐异化了的商家与顾客间的地位关系,使消费者对商家的举动毫无办法。将两者相比而言,笔者认为,后者是造成此次“秒杀门”事件的社会潜在普遍因素。
肯*基单方面声明优惠券无效,实际上是其过大的使用了自己的权力,看高了自己在商家与顾客间的地位。众所周知,当这样的优惠券已经赋予了公开的文字声明之后,其已经生效并具备法律效益,单方面的撤销只是一种毁约行为。而肯*基却视而不见,断然决策撤销优惠卷活动,实际上已经无视了消费者的存在与权力,妄意的实施了“独裁化”。
其实,走出此次肯*基的“秒杀门”事件,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乐此不彼,商家靠着只有我一家有这种产品的“独裁”、多个商家合伙提价的“联盟”等支撑起了自己的摇杆,肆意的给消费者施加压力、使消费者进退两难而没有退路的现象到处可见。像出租车司机叫嚣车价的部分商家随意更改自己的商品价格、优惠政策等行为,让消费者苦不堪言。
本来,商家与顾客,在地位上当是平等的。在社会上,“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也是被商家广为使用,肯*基当然也不例外。但此次“秒杀门”事件的发生,则是对“顾客至上”服务理念的最好讽刺。肯*基此次作出这样的单方面声明,当然是由于其在中国市场所特有的地位造成的,同样也是这样的相对“独裁”地位给了其隐形的权力。或许在它看来,单方面毁约比继续优惠活动造成的损失要小许多。
全文832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