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改革终极目标:
国务院新闻办召开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公布了30项便民利民措施。著名学者茅*轼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其中头7项关于户籍管理的内容拍案叫好:“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诞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是与国家在消费品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所实行的与计划经济体制紧密相关的政策制度。太多的制度妨碍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实现自由迁徙,这7项措施标志着中国户籍制度迎来划时代变革。”7项便民措施先行一步。
其中“婴儿随父落户不再有年龄限制”意义尤其深远。据介绍: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实施以后,公安部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规定新生婴儿随母落户。为了更好地保护新生婴儿的合法权益,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婴儿落户随父随母自愿政策。公安部治安局副局长鲍*献对记者说:“这项政策并没有得到很好执行。”一些大城市因为社会综合承受能力不足的原因,对实行这一政策设置了一些限制性条件,诸如婴儿随父落户要求达到一定年龄,计划外生育、非婚生育的婴儿不能随父落户等,群众对此不满意。
鲍*献表示,新公布的规定有利于切实保护公民依法申报登记户口的合法权益。他强调,不管是否属于超生或非婚生育的婴儿,新生婴儿落户随父随母自愿选择,公安部门应该及时给予办理户口登记。《户籍法》展开立法调研
公安部有关官员透露:中国今年将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这7项便民措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公安部还会于年内积极稳妥地调整大中城市户口迁移政策,进一步放宽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人员以及各类人才的落户限制。
他指出:户籍改革最终的目标是逐步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户口管理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公安部等部委正就《户籍法》的立法进行调研,但户籍改革不会取消户口,户籍制度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剥离户口上的附加功能。
全文743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