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情况下是无权处分
无权处分的情况是指没有处分权的行为人以自身名义对他人财产实施的处分行为。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授权或追认或可以认定为有效,未经当事人授权且未经的行为无效,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使该行为人承担。
二、无权处分能否构成诈骗罪
无权处分能否构成诈骗罪需要根据具体的案情来看,一般的无权处分不构成诈骗罪。如果犯罪当事人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则构成诈骗罪。无权处分是属于一种民事行为,而诈骗罪是属于刑事犯罪,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适用的法律不同,无权处分适用民法典等民法,诈骗罪适用的是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百八十五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无权处分善意取得合同的效力
无权处分善意取得合同的效力是在善意取得制度适用的情况下,无权处分合同应该是有效合同,原因如下:
首先,民法典调整的是因财产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虽然它对物的归属关系的调整侧重于结果层面,但在我国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下,交易结果与交易原因密切联系。肯定交易结果,通常就要相应地肯定交易的原因。这也是维护法律前后逻辑一致的需要。
其次,如果不赋予善意相对人主张合同责任的权利,那么即使他获得了物权,也难以保障其完整性。合同权利中的一项重要权能,即请求保护债权的权利。
再次,否定合同效力有可能减轻无权处分人的责任。善意相对人取得了物权并支付对价给处分人,此时在处分人一方发生侵权责任、违约责任或者不当得利返还责任的竞合,具体应负何种责任应由权利人选择或者依他们间的关系来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百八十五条
全文797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