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中午12点,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长张延华在京宣读了“2005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国际论坛——北京宣言”,为期两天的首届国际论坛就此闭幕。这两天的北京新大都饭店国际会议中心热闹异常,文化部、商务部、国家文物局的领导悉数到场。苏富比、佳士得两大国际拍卖巨头的管理者远道出席,内地多家从事文物艺术品拍卖的老总们更是一个不少,一向藏而不露的大藏家也登台亮相。6月19日,2005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国际论坛的帷幕在这里拉开,高朋满座的各式主题论坛让官员、专家、学者、企业管理者、艺术家、收藏家、媒体代表纷纷走上论坛,对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说长道短”。经济学家:市场需求是真实的尽管两天的论坛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定论,但近年来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迅猛发展在与会者间达成共识。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长张延华介绍,近年来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成交额增速之快令人咋舌。2003年中国内地举办的文物艺术品专场拍卖共计171场,总成交额达25亿元人民币;而到了2004年,各种艺术品拍卖专场达338场,总成交额高达57亿元人民币。是什么让这个市场有了如此快的变化,出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激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家张平对此指出:“这与中国城市化进展迅猛有关”。他说,中国2003年GDP已达到人均1000美元,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也进入到一个所谓城市化发展的轨道。1996年以前,城市化比例大概每年只有0.5%的提高,现在已有大幅提高,预计这一发展趋势会更加迅猛。这意味着我们这个传统农业社会将向城市化社会过渡。显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给居民消费带来了一系列变化。比如居民住房面积的扩大,才使得有空间放置艺术品。张教授还举例说,他购买的第一张油画就是因自己购买了新房。他自身深刻地体会到,收入的提高、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对文化、娱乐需求的不断提高,才使得艺术品消费的需求与日俱增。“这种对艺术的需求无疑是真实的。”政府官员:认真考虑企业实际政府与企业面对面直接对话成了此次论坛的一大焦点。文化部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社会文物处处长王莉、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标准处副处长李党会成了这轮论坛的坛主。来自全国各地的拍卖企业老总怎肯轻易放过?他们纷纷就自己最关心或实际工作中涉及的问题展开了攻势。对话中,文物拍卖许可证制度、需要5名以上高级文物博物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才能申请许可证成了高频词。多家企业因难找5名以上高级文博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而与文物许可证失之交臂。王莉对此解释道,以前对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只有1000万元注册资金的限制,但从企业规模的控制和布局来说,需要一个门槛儿,因而5名高级文博专业人员成了权宜之计。据王莉透露,为了便于拍卖公司专业人才的培养,拍卖公司的工作人员今后也可以参加文博系统的职称评定工作。同时她透露,关于文物拍卖许可证制度有望改变。拍卖企业的员工怎样才能获得文博职称呢?这又成了与会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张新建副司长反客为主,反问在场的苏富比中国、东南亚及澳洲区执行董事司徒河伟有什么专业职称。这位全球古玩瓷器鉴定专家的回答让在场的人笑成一片——他没有职称。据了解,司徒先生毕业于剑桥大学生化系,同时学习艺术史,并由此开始对古董瓷器感兴趣。据他说,苏富比对自己的员工都有专业教育和培训,经过考核后会给员工发放执业许可证。对此一些人士认为,文博专业职称固然可贵,但工作人员的从业水准要与实践紧密结合,目鉴文物的本事显然不是书本上能学到的。令在座的企业感到满意的是,几位政府部门负责人都表示,会对拍卖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认真考虑,充分协调。
全文1.5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