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构成合同欺诈(如果被欺诈方为市场经营主体,数额较大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并且被判刑,应该损害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换言之已经损害到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已经因欺诈引起国家利益间接受损的,合同应当是无效的。如果是一般欺诈,合同可撤销。
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无效的情况有哪些?
(1)欺诈和胁迫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是否存在欺诈和胁迫,需要当事人提交证据证明。
(2)可撤销合同被撤销后,产生了和无效合同相同的法律后果,受害人完全可以根据真实情况决定是否撤销合同,在某些情况下,受害人所遭受的损失微小,而对方履行合同是自己所期待的,因而愿意让合同继续履行,来保护自己的即得利益。
(3)以欺诈、胁迫手段签订的合同作为可撤销合同,这种合同的撤销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也就是如果一方将其因欺诈、胁迫手段所取得的财产转让给第三人,第三人系善意取得,那么受欺诈、胁迫人不得以合同搬用来对抗善意第三人。
(4)将以欺诈胁迫手段签订的合同作为可撤销的合同,意味着受害人根据自身利益既可以申请撤销,也可以维护合同的效力.有一部分合同继续有效,继续履行,就会增加交易,增加社会财富。对于此类合同,由于法律规定变更权优先适用于撤销权,故责任的承担可通过变更合同有关权利义务的内容来予以弥补。如合同最终仍被撤销,则可参照无效合同的责任之情形来处理。
不论是任何形式的合同,在签署的过程中都需要针对合同的内容进行明确的确定,必须要双方达成意见上的一致才能签署合同。如果其中任何一方有欺诈或者隐瞒的行为的,均属于无效订合同的行为,合同内容也将视为无效,该合同在法律上不受保护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全文818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