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频频遭遇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时间:2023-04-24 14:01:08 379人看过 来源:互联网

尽管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一再呼吁,在全球贸易低迷时刻,各国愈要下定决心抵制保护主义。然而,近日伦敦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未实现的承诺:关于G20峰会的报告》指出,G20成员普遍未能遵守2008年11月峰会上领导人关于不实施保护主义的承诺,纷纷挥起大棒指向出口大户,而中国更是首当其冲。当某些国家挥起反倾销反补贴大棒时,为什么中国总是很受伤?

印度:中国成为被印度调查次数最多的国家

在上世纪90年代的改革以前,印度是几乎没有任何国际贸易的封闭国家,虽然打开国门之后它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然而,保护主义的阴影一直笼罩着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世界贸易组织今年5月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去年下半年世界各国反倾销调查数量同比增长了17%,其中印度提起的调查数量最多,达42起,而中国成为被印度调查次数最多的国家。

事实上,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与印度的双边贸易经历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双边贸易额从23亿美元增加到406亿美元。但是,随着中国成为印度最大的进口来源地的同时,也成了印度贸易保护措施最主要的受害者。

据中国驻印度经商参处参赞彭刚介绍,自1995年以来,印度一直是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截至11月,印度2009年对中国发起了10起反倾销调查,2008年创历史最高纪录,发起反倾销调查15起,涉案金额达16.7亿美元,接近印度过去14年(1994至2007)累计对华发起的108起调查涉案金额总和(8.5亿美元)的2倍。2005年到2007年,反倾销一直是印度对外(包括对华)采取的唯一贸易救济手段。但2008下半年以来,印度开始尝试使用反补贴、并重新使用保障措施作为贸易救济手段。

彭刚说,印度近期频繁对中国运用贸易救济措施的原因在于,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了印度各个主要出口市场如美国、日本、欧元区等需求不振,国内出口行业受到巨大冲击,产业面临困境,此外还有全国大选的影响等。

美国:中美两国贸易争端愈演愈烈

追溯中美两国关系历史,经贸摩擦在双方建立正常经贸关系之后不久就开始了。1979年7月,两国签署《中美贸易关系协定》。当年,美国便单方面宣布对中国7大类出口纺织品限额。近20多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使得美国高度重视中国市场的潜力,中国迅速成长为出口巨人又使得美国的一些利益集团倍感威胁。

在美国贸易政策转向公平贸易的背景下,中美贸易摩擦随着中美经贸交往规模的迅速扩大而愈演愈烈,遍及纺织品、服装、农产品、反倾销、知识产权、人民币汇率安排等诸多领域,美国成为与中国发生经贸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国家。

据商务部消息,2009年以来,美国对中国产品共发起10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2起反倾销调查,1起特保调查,立案频率之高在世界贸易救济历史上都极为罕见。9月11日,美国政府宣布对华输美轮胎最高征收35%的惩罚性关税,当时距美国总统奥巴马来华访问仅两个月。

面对中美两国愈演愈烈的贸易争端,美国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认为政治因素的影响大于美国政府对国内工业的考虑。美国在轮胎问题上制裁中国,主要是想让中国政府对美国进行更多的金融支持。

中国社科院专家陶文钊则表示,美国对华频发反倾销调查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是由于利益集团的诉求,为了获得美国钢铁协会对医改方案的支持,奥巴马总统必须做出让步对中国轮胎提出惩罚性关税。另一方面因为中美两国经济上的互相依赖很深,出现贸易摩擦是必然。

中国商务部此前连线了我驻美国经商参处,戴云楼公使衔参赞介绍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持续下滑,国内保护主义抬头。美国一些利益集团和国会议员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有关,他们就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环保、人权、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中国企业对美投资等问题大做文章,要求美政府对华施加压力。

欧盟:反倾销调查增多因为贸易额增多

据WTO统计,欧盟是WTO成员中贸易救济措施的主要使用方,而我国是欧盟贸易救济措施的主要对象之一。自1979年以来,欧盟共对我国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142起,其中反倾销调查139起,保障措施调查2起,特保调查1起。

中国驻欧盟使团经商参处经济商务参赞尹宗华公使说,近年来,随着中欧双边贸易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对欧出口的持续增加,欧盟针对我国产品的贸易救济案件数量上升成为趋势。

对于欧盟频频对华使用贸易救济调查的原因,欧盟驻华大使赛日·安德烈·安博表示,中欧双方的贸易额已超过3500亿欧元,甚至可能到了4000亿欧元,即4万亿人民币,出现贸易摩擦很正常,而双方所涉及的反倾销调查仅占总贸易额的0.3%。欧盟发起反倾销调查也是为了国内民众的利益。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白树强指出,分析当前国际贸易摩擦升温的深层原因,贸易保护主义、国际产业结构的重构和趋同、出口市场的集中及多边贸易体制的缺陷是贸易摩擦形成的主要因素。

中国:如何应对贸易救济调查?

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APEC第二十一届部长级会议上介绍,今年1至10月中国已遭受贸易救济调查99起,共涉及116亿美元。面对如此密集的贸易救济调查,中国该如何应对呢?

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常驻代表孙振宇大使认为,随着中国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与其他成员的利益交叉也越来越广泛和紧密,贸易摩擦和纠纷也必然会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对于在WTO起诉或被诉应当保持平常心,按照WTO规则进行处理,将重点放在应对上。同时,中国也在主动利用WTO争端机制,维护国家的利益。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于立新建议,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必须学会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遏制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最大程度地维护中国的自身权益。必须加强对WTO争端解决机制和程序的研究预判工作,并成立监督其他国家履行WTO义务的专门信息情报机构,合理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对其他成员方对我国实行的各种不公平的或者歧视性待遇及时提起反诉讼。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表示,我国已成当今世界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最大的受害国,这与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中以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产品为主有密切关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应对其他国家滥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殊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的根本出路,也是我国面对的长期战略性任务。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指出,今后,中国除了需要继续积极维护世贸组织的多边框架体系,运用世贸规则维护自身利益,还需要努力改变企业处于国际分工和全球产业链低端的局面,提高产品附加值,完成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

背景资料:

贸易救济是指当进口对一国国内产业造成损害时,该国政府所采取的减轻乃至消除该种损害的措施。在WTO框架内,贸易救济包括三种形式:即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一般而言,采取贸易救济程序为:经国内产业或其代表申请后或一国主管当局认为有必要自行发起时,主管当局发起一项反倾销、反补贴或者保障措施调查,最终确定对外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或者实行配额管理(保障措施中可能二者并用)。

全文2.8千字,阅读预计需要10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扩展阅读
  • 反补贴调查
    反补贴调查是指一国政府或国际社会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健康发展,针对补贴行为而采取的必要限制性措施。这些措施可能包括临时措施、承诺征收反补贴税等。反补贴调查的目的是确定补贴对国内产业造成的影响和损害程度,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维护正常的国...
    更新时间:2024-01-30 11:15:34
查看反补贴调查相关全部词条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反补贴调查 最新知识
针对中国为何频频遭遇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中国为何频频遭遇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