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宏观调控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责,所谓公共财政,指的是为弥补市场失效、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或其它形式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政策体制的根本转轨尚未完全实现,计划经济的影响仍然强烈存在,这不能不说是目前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未能实现预期效果的关键原因所在。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有哪些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有需求管理政策、供给管理政策、国际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等。
货币政策比如公开市场业务、准备金率以及贴现率等,可以帮助经济达到无通货膨胀、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总产出水平。需求管理是通过调节宏观经济的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调控的方式,其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国民收入总需求法定论。总需求管理政策的目标一般认为是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在封闭经济中,短期内则主要是实现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可以借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总需求管理的政策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限制条件,比如经济态势和程度判断方面的困难;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时滞;宏观经济政策作用的不确定性。
供给管理包括两种政策手段,即提高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的使用效率,并在竞争性部门之间进行资源的有效分配,以提高近期产出量;促进国内储蓄和投资,提高教育水平,鼓励技术革新,以提高长期的产出增长率,与此相关的政策包括鼓励外资流入,但供给管理调节速度慢,微调效果差。
国际经济政策,对国际经济关系进行调节的政策。即各国在充分考虑国际经济联系前提下会以互利的方式调整各自的经济政策。在利益发生冲突或无法确保相关国家的经济福利同时达到最大化的情况下,会对财政、货币等经济政策进行国际协调,从而使相关各国整体利益趋于最大化。
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比如减少税收可以刺激消费,增加政府的支出能够刺激生产,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国家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所采取的经济、法律、行政措施的总和。经济措施主要指财政杠杆;法律措施是通过立法来规范各种财政分配关系和财政收支行为,对违法活动予以法律制裁;行政措施指运用政府机关的行政权力予以干预。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一是围绕市场主体的急需制定和实施宏观政策,稳住了经济基本盘。面对历史罕见的冲击,我们在“六稳”工作基础上,明确提出“六保”任务,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以保促稳、稳中求进。立足国情实际,既及时果断又保持定力,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科学把握规模性政策的平衡点。注重用改革和创新办法,助企纾困和激发活力并举,帮助受冲击最直接且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难关。实施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其中减免社保费1.7万亿元。创新宏观政策实施方式,对新增2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建立直达机制,省级财政加大资金下沉力度,共同为市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及时补充财力。支持银行定向增加贷款并降低利率水平,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50%以上,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对大企业复工复产加强“点对点”服务。经过艰苦努力,我们率先实现复工复产,经济恢复好于预期,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宏观调控积累了新的经验,以合理代价取得较大成效。
全文1.4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