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重大事故定义标准
1.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四条,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导致患者死亡或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的过失行为,以及医疗过失行为导致3名以上(含3人)患者人身损害后果的特定情形。
这些情形引发的医疗事故争议影响大、情况复杂、后果严重、处理难度高,因此,医学机构必须在过失行为发生后的12小时以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医疗重大事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1)医疗过失行为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可能构成二级以上医疗事故的;
(2)医疗过失行为导致3名以上(含3人)患者人身损害后果的;
(3)其他经卫生行政部门规定需要报告的重大医疗过失行为。
二、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
当医疗机构发生上述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时,必须迅速采取行动。
1.医疗机构应当立即组织专家对事件进行调查,了解事件的详细经过和原因。
2.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以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事件的经过、原因、损害后果以及已经采取的处理措施等。
3.医疗机构还应当积极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说明情况,争取理解和配合。
对于医疗机构而言,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处理不仅是法律责任的问题,更是对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承诺。因此,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三、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
虽然医疗事故是医疗活动中不可避免的风险之一,但并非所有在医疗活动中发生的不良后果都属于医疗事故。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以下情形不属于医疗事故:
1.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生命垂危患者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在这种情况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已经尽到了必要的救治义务,但由于患者病情危急和医学的局限性,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
2.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这种情况下,不良后果的发生是由于患者自身的特殊病情或体质所致,与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无关。
3.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领域,有些疾病和并发症在当前医学技术条件下可能无法预料或防范。
4.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输血是医疗活动中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由于血液制品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有时可能导致输血感染的发生。
只要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按照规范操作,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的不良后果不属于医疗事故。
5.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有些患者可能因为自身原因(如拒绝治疗、隐瞒病史等)导致诊疗延误,从而引发不良后果。这种情况下,不良后果的发生与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无关。
6.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自然灾害、战争等。在不可抗力造成的不良后果中,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无需承担责任。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一十四条
全文1.2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