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权不包括名誉权,隐私权和名誉权都是具体人格权,两种权利不能等同,并且存在区别,主要的区别在于主体不同,如隐私权的主体为自然人,而名誉权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以及性质不同、侵权方式不同等多方面。
一、隐私权包括名誉权吗
隐私权不包括名誉权,虽然两者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都与精神利益有关,侵害隐私权有时会导致名誉权受损害的结果,但并非所有侵犯隐私权的行为都对名誉权有侵犯,而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可能包含了侵犯隐私权。二者是相互独立的民事权利,所以从法律概念上来说隐私权不包括名誉权,主要区别在于:
1.主体不同。名誉权的主体除了公民之外,也包括法人。
2.性质不同。名誉权是权利主体就自己的社会评价所享受利益的权利。而隐私权则主要是指权利主体的个人信息不被非法获取和公开。
3.侵权方式不同。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一般是采取无中生有等方式贬损他人的人格,从而使其名誉受到损害;而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多为非法获取、扩散他人私生活的事实等。
4.侵权结果不同。对他人名誉的侵害,肯定会造成人格的贬损、名誉的降低;而对他人隐私的侵害,则未必造成名誉的降低,有时甚至会提高他的声誉。
5.处置权不同。隐私权包括个人信息不被非法获悉或公开,个人生活不受外界非法侵扰,等内容,当事人可以放弃这部分隐私权;而名誉权是社会对当事人的评价,是不可放弃的。
6.责任方式不同。名誉权的责任方式有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害等,隐私权的责任方式主要是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所以隐私权是不包括名誉权的。
二、隐私权侵权认定的标准是什么
侵权认定的标准主要从主观意识,损害程度,因果联系等多方面进行判断的。
1.主观具有过错。侵害隐私权因属于一般侵权行为,要求行为人主观上须具有过错才能构成侵权责任,故意、过失不属于。
2.违法行为的存在。行为因直接违反法律规定或违反社会公德受到法律的否定评价,使得该行为具有违法性质。
3.损害结果发生。损害是侵权行为的结果,作为一种事实状态,主要有三种表现形态:财产损失、人格利益受损及精神痛苦。
4.具备因果联系。侵权法上因果关系在于确定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往往具有直接关联性。
三、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怎么办
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采取的集中措施有,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或警告,或要求其立即删除等等,不能妥善解决的,可以报警、要求公安机关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全文1.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