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将开始实施,实行了近14年的《食品卫生法》同时被废止。从食品卫生到食品安全,仅一个词的改变,却折射出食品安全正在面临的危机以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紧迫要求。
5月27日,山西省贯彻《食品安全法》高层座谈会召开,全国人大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张世诚前来参会。
会后,本报请他与来自省内卫生、工商、质监等部门的专家,对即将实施的《食品安全法》亮点进行权威解读。
亮点一权益受损消费者可要求十倍赔偿
规定新法第九十六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
专家解读新法将赔偿标准大大提高,加大了经营者的违法成本,起到震慑作用。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出问题的食品企业承担的责任,可能有民事的、行政的,也可能有刑事的。在企业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民事赔偿要首先获得满足,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亮点二食品添加剂目录外的不能用
规定新法从第四十三到第四十八条规范了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应用,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专家解读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生产当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原料,同时也是一柄双刃剑,如果违规使用,就会适得其反。《食品安全法》对食品添加剂首先实行了严格的审批管理。例如,什么样的添加剂可以添加到食品里面,国家对此制定出目录来。目录里面没有的,哪怕暂时证明对人体没有害处,也不能添加。另外,使用了什么样的添加剂,用了多少,都要在产品的外包装标签里严格地注明。标签必须和实际内容相一致,否则就要接受处罚。
亮点三保健食品宣传不得涉及治疗功能
规定新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必须真实,应当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产品的功能和成分必须与标签、说明书相一致。
专家解读这条规定在最初的征求意见草案中并没有体现,后来加进去了。
这一法律条款,给保健食品设定了必须遵守的硬杠杠:如果是按照保健食品审批的,宣传过程中就不能对消费者说服用后能预防、治疗什么什么疾病。这个规定使保健食品的生产经营者在产品原料上有所忌惮,减少了消费者进补不成反致病的危险。
亮点四任何食品都不能免检
规定新法第六十条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进行抽样检验,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不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
专家解读以前在电视广告上,大家经常能看到食品厂家打出国家免检产品的口号。但免检并不一定都是安全的,有时它会麻痹消费者,同时,质检部门由于该企业既往产品质量长期稳定而予以免检,很容易导致企业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放松对自身的质量要求。因此新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将此前国务院废除免检的措施法制化。
亮点五食品安全有了国家统一标准
规定新法明确了统一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原则。要求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等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专家解读食品安全标准不标准一直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软肋。以黄花菜为例,根据卫生部门的标准,它不属于干菜,不得有二氧化硫残留。而根据质检、农业部门的规定,黄花菜属于干菜,且明确了其二氧化硫残留标准。如此打架的食品标准难免会让食品生产企业无所适从。即将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标准进行了整合,这意味着今后我国食品安全有了统一标准,监管的目标和尺度将更加明确。
全文1.6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