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团伙盗窃案件中,积极主动地退还所窃取之物往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其犯罪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
这种积极的退赃行为无疑是对犯罪嫌疑人悔过自新的最好证明,对于司法机构来说,它有助于弥补受害者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在实际的司法审判过程中,法院在裁决量刑时会充分考虑到这一重要的情节因素。
根据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达到较大标准的,或者实施了多次盗窃、入室盗窃、携带凶器盗窃以及扒窃等行为的,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刑事处罚,并且可能被判处罚金;
如果数额巨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则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同样可能被判处罚金;
而对于数额特别巨大或者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则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的严厉惩罚,同时可能被判处没收财产。
在此基础上,如果犯罪嫌疑人能够积极主动地退还赃款,那么这就构成了酌情从轻处罚的法定情节。
然而,减轻罪行的具体程度仍然需要结合盗窃的金额大小、犯罪的性质恶劣程度、犯罪人的一贯表现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考量和评估。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全文627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