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诉讼的证据需要达到哪种证明标准
一般而言,我国民事诉讼对案件事实的证明必须达到以下的四项标准:
1据以定案的证据已查证属实;
2案件事实均有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
3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矛盾得到合理的排除;
4得出的结论是惟一的,排除了其他可能性。也就是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裁判才是正确的。
二、谁是证明标准的主体
法学界并没有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从前文所罗列的概念看来,似乎下列人员都可以成为证明标准的主体:司法人员、诉讼主体、证明主体、公安司法人员、负担证明责任的人。显然此种状况是非常不利于证明标准问题的深入研究的。研究证明标准的主体应当从诉讼证明开始,因为诉讼证明是证明标准的上位概念。
从广义上的诉讼证明而言,证明活动可分为他向证明和自向证明,相应的,诉讼证明主体自向证明主体和他向证明主体。“自向证明的主体一般是就事实问题作出某种认定或裁定的人,如侦查员、检察官、法官;他向证明的主体一般是提出某种事实主张的人,如诉讼中的当事人和律师。”证明标准问题中也同样存在自向证明主体和他向证明主体。比如,侦查机关应当向检察院证明案件已经侦查终结达到了移送审查起诉的标准;公诉人员在法庭上证明被告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其中侦查机关和公诉人员就是他向证明主体。而法官却显然是一个自向证明主体,他只要自己明白就行,而不负有向他人证明的义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19修正)》第六十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19修正)》第六十一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十三条
全文685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