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企业职工能领到多少养老金相关知识知之甚少,甚至不清楚自己到底能领到多少养老金。
多数职工不知养老金是咋算出来的
于先生说,这段时间一直在与几名已经退休的邻居聊养老金的话题。于先生发现,两个工龄差不多的邻居在养老金上却差了三四百元。不仅如此,养老金是如何算出来的,也没有几个人说得清楚。
事实上,像于先生这样存在疑虑的市民不在少数,他们要么对养老金相关问题一知半解,要么懒得去梳理。随机调查了10名市民发现,他们中多数表示对养老金的计算方式不了解,也不是很关心。在我市某企业工作的小连表示,她工作了4年多,从来没有关心过单位为其缴纳的养老保险基数是多少,也没有想过要去了解养老金与哪些因素有关。“我对养老金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反正每个月都是单位统一在工资上扣钱,到退休时按月领养老金就是了。”小连说。
不仅年轻人不关心、不了解,就连退休的老职工也表示不了解具体的情况。“退休前,我打听过,但是计算方式挺麻烦的,有点绕,也没仔细听。后来一想,大家伙的计算方式都是一样的,该发多少肯定有标准的,所以,我也就懒得操心了。”市民孙老太表示。
那么,是不是这些问题不值得他们给予适当的关注呢?从部分市民的切身感受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的情况,却给出了相反的答案。
职工养老金由4部分组成
职工养老金主要由基础养老金等组成
那么,职工基本养老金究竟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
“总体来说,职工养老金主要由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地方补贴等4部分组成的,也就是说,这4项的总和就是退休职工每个月能领到的养老金金额了。”市社保服务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要弄清楚养老金的计算方式,首先要了解3个概念,一是平均指数,二是指数化平均缴费工资,三是缴费年限。平均指数是职工每年的缴费工资除以全省上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平均数;指数化平均工资是职工退休时上年度的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平均指数,得数即为指数化平均工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之和。
按照相关规定,基础养老金的标准以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具体公式为:(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每个人从建立个人账户那天开始就按比例计入个人账户,登录威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查到“累计个人记账额”即是。计发月数,由国家按年龄设定(详见附表4)。
过渡性养老金是按照职工建立个人账户前(威海市区建账时间1996年4月)的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发给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1.3%。公式为:指数化工资×建账前累计缴费年限×1.3%。
最后一项是地方补贴,共为31元。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按照当地建立的个人账户的时间,建账前参保缴费的人员退休后的月养老金就是以上4项之和,而建账后参保缴费的人员则没有过渡性养老金。”该工作人员补充说。
职工养老金是这样算出来的
说到这里,也许读者会有些晕头转向,这些公式这样复杂、无趣。下面结合具体的例子为读者朋友介绍一下养老金的计算过程。
企业职工张先生于1972年11月参加工作,2013年9月退休,自1993年起个人开始缴费,1996年4月建立个人账户,建立个人账户前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为23年5个月(5个月÷12个月即可折算出23.42,下同),累计缴费年限40年11个月(即40.92),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为39796.42元。
社保工作人员测算其缴费记录得出,张先生缴费的平均指数为1.097;2013年,省政府公布的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为3548元/月,二者相乘即得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为3892.16元;缴费年限则为40.92年。
套入公式,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即(3548+3892.16)〕÷2×40.92×1%=1522.26元。个人账户养老金以个人账户滚存额除以计发月数139,也就是(39796.42÷139),得出该职工的个人账户养老金286.31元。过渡性养老金则用指数化月平均工资乘以建账前累计缴费年限再乘以1.3%,即(3892.16×23.42×1.3%)。得出该职工的过渡性养老金1185.01元。最后加上地方补贴的31元,得出张先生的月养老金金额为:1522.26元+1185.01元+286.31元+31元=3024.58元。
全文1.8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