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法院已经做出的判决,如果当事人没有提出上诉就应该执行。拒绝执行判决,可能会构成犯罪。法院可以将当事人移送给公安机关立案,符合条件的,检察院还可以发起公诉。
一、拒执罪自诉立案标准
对于法院在执行裁定的过程当中,拒绝执行裁定以及判定情节相对严重的人,可以先行进行司法拘留。拒不执行裁定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的,应该将案件及时移送到行为发生地的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依法对抗不执行判定,或者是裁定的人定罪判刑,先行拘留的日期是折抵刑期。《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申请执行人有证据证明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人民法院认为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第三项规定的,以自诉案件立案审理: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侵犯了申请执行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虚假诉讼罪立案管辖属于哪里
虚假诉讼罪是公诉案件,是由公安机关进行立案管辖的。证据确凿构成犯罪的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由人民法院审理判决。虚假诉讼是指民事诉讼的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合谋编制虚假事实和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利用法院的审判权、执行权,非法侵占或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财产或权益的诉讼行为。处罚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刑事起诉的流程
刑事案件起诉流程如下:
1、立案
侦查机关介入涉嫌犯罪案件,进行初步的调查后,如果认为存在犯罪事实并应该对犯罪人追究刑事责任,则予以立案,从而启动了刑事诉讼程序。根据刑诉法的规定,自诉案件包括侮辱、诽谤案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件、虐待案件、侵占案件。
2、侦查
侦查机关立案以后,开始进行侦查。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
3、审查起诉
检察院接到侦查机关移送的案件以后,案件进入到审查起诉阶段。
4、审判阶段
法院在收到并审查检察院移送起诉的案件后,一般会公开开庭审理。法庭审理后,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判决。判决宣告后,如被告人和检察院不提出上诉或抗诉,则该判决在10日后生效并交付执行。被告人如果对判决不服,可以在10日内以口头或书状形式提出上诉。检察院不服判决可以提起抗诉。二审法院接到上诉或抗诉后,可能开庭审理,也可能书面审理。
5、执行
刑事执行的主体主要是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和监狱等。
全文1.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