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内容讲述了纳税人如果想将捐赠送给受赠人,通常不允许享受扣除措施。因此,必须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机构来办理。赠与是一种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行为。
如果纳税人直接将捐赠送给受赠人,通常不允许享受扣除措施。这类情况必须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机构来办理。“赠与”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一种行为。
直接捐赠能否享受税收优惠?
直接捐赠是指个人或企业直接向慈善机构或其他非营利组织捐赠财产或资金,以支持其慈善活动。虽然直接捐赠可以带来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公益效果,但也可能会涉及到税收问题。那么,直接捐赠能否享受税收优惠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个人和企业进行直接捐赠时,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具体来说,个人进行直接捐赠时,可以在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中据实扣除限额内的金额,企业进行直接捐赠时,可以在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中据实扣除限额内的金额,但最高不得超过企业年度利润总额的12%。
然而,这些税收优惠并非所有直接捐赠都可以享受。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益性社会组织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结转扣除有关企业所得税税前结转扣除问题的通知》的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支出,在计算企业年度利润总额时,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此外,对于个人和企业进行直接捐赠时,还需要注意相关的手续和程序。例如,个人在进行直接捐赠时,需要向有关社会组织或慈善机构开具捐赠凭证,并留存备查;企业则需要向有关社会组织或慈善机构开具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捐赠证明,并留存备查。
虽然直接捐赠可以带来一定的税收优惠,但需要遵守相关的手续和程序,并且要确保所捐赠的财产或资金真正用于慈善活动。否则,可能会面临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税务风险。
直接捐赠可以享受税收优惠,但需要遵守相关的手续和程序,确保所捐赠的财产或资金真正用于慈善活动。否则,可能会面临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税务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全文976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