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这些天非常苦恼。近一个月来,母亲经常去参加一些专家讲座、免费体验等,然后就开始往家里搬一些保健品,吃的、用的,不久前她母亲又花了300元钱买回了一盒说是纯天然的保健品。但李女士发现,上面连一个保健品标志都没有。李女士劝母亲,老人不听,别人吃着效果都不错,就算不管用,但这些纯天然的东西总不会有什么害处吧。李女士来消保委咨询上述情况。
消保委保健办接到不少类似的投诉和咨询,像李女士的母亲一样,不少老人都有过购买保健品的经历。这些老人平时都省吃俭用,但是购买起保健品来却毫不含糊,动辄成百上千地向外掏钱。有位仅靠退休金生活的老人,自购买保健品,保健器械短短两三年时间就已经耗费了2万多元。
大多数老年人是通过一次讲座或者免费体检开始与保健品结缘的。现场有专家的讲授,还有消费者的现身说法。结束后,保健品销售人员会一对一地与有购买意向的老年人进行沟通,这时有许多老人在心理上就会较容易接受销售人员的热情推荐,一些老人就会当场掏钱买下保健品。
当前,保健品推销不外乎其七种形式:一是送赠品,吸引消费者购买保健品;二是免费试用,吸引消费者先试用,然后再让你不得不购买保健品;三是免费体检,用虚高的检测结果吓唬消费者,催促赶快服用保健品;四是开座谈会或讲座,并以专家现场指导的形式,宣传保健品如何有奇效;五是采用会员制的促销手段,哄骗消费者入会,套牢消费者购买保健品;六是采用抽奖的促销手段,消费者中奖后优惠购买保健品;七是现身说法,通过消费者现场讲述服用保健品后的神效来诱导消费者购买保健品。
这些保健品的保健功能往往被推销人员无限夸大,在这些推销者的嘴里,一些普通的保健品却有着养生、抗疲劳、延缓衰老、调节内分泌功能、降脂、降糖、降压乃至防癌、抗癌等诸多功效。
消保委认为保健品推销者无非是抓住老年人大都勤俭节约的心理,故弄玄虚诱导,以负离子绿色等抽象概念片面夸大产品功能,使消费者误以为其具有特殊疗效;并请来所谓专家介绍神奇疗效。使老年人对其深信不疑,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为此,消保委提醒消费者购买保健品要注意:一是理性对待商家的老年保健品促销活动;二是到正规商店购买老年保健品;三是注意索要和妥善保管购物发票。
全文901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