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仲裁法的修订必须与相关法律的修订配合进行
其一,仲裁法的修订应当与民事诉讼法的修订配合进行。仲裁证据的收集往往需要获得法院的协助。由于仲裁事项基本上属于民事纠纷,因此仲裁证据从本质上讲属于民事证据。法院收集民事证据所适用的是民事诉讼法,因此,必须通过民事诉讼法的修订为法院协助收集仲裁证据提供法律依据。此外,民事诉讼法一般不会为法院协助收集仲裁证据规定独立的程序,有关程序往往参照民事诉讼中法院自行或者协助诉讼当事人收集证据的程序来进行。因此,通过修订民事诉讼法,完善法院协助诉讼当事人收集证据的程序,实际上就为完善仲裁证据收集制度打下基础。
其二,仲裁法的修订应当与证据法的制定配合进行。在仲裁过程中,对案件事实的认定需要依靠证据,而对证据的收集、判断又需要仲裁证据规则的指引。为了保障仲裁的公正性,制定一套完善的仲裁证据规则是必要的。但是,基于立法经济性的考虑,我们没有必要制定独立的仲裁证据规则,可以将仲裁证据规则的有关内容包含在证据法当中,在证据法中说明有关条文是否适用于仲裁,并可以设置专门章节以规定独立适用于仲裁的证据规则。
2.完善仲裁当事人相互获取证据的规则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证据推定。因为当事人拒绝向对方当事人提供证据的根本目的是要阻碍对方的证明活动。通过推定,一方当事人阻碍对方当事人证明活动的企图必然落空,在这种情况下,该当事人一般都会遵守仲裁庭发出的提交证据命令,通过其他方法(如质证)博取一线生机。同时,推定只会产生证据上的效果,或转移证明责任,或减轻证明责任,没有给当事人额外的制裁,不会与仲裁机构的民间性质形成冲突。因此,我们应当通过建立推定制度来解决仲裁当事人之间相互取证的问题,当一方当事人拒绝执行仲裁庭发出的提交证据命令时,仲裁庭可以推定申请该证据的另外一方当事人依据该证据所主张的事实成立。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推定过程包含了事实推定与法律推定两个推定步骤。其中事实推定步骤对当事人利益的影响尤其重要,推定的正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仲裁员的专业经验。因此,为了保证推定的准确性,必须通过立法严格仲裁员的选任,让那些具有丰富专业经验和高尚道德操守的人来行使神圣的裁决权。
3.完善强制证人作证的制度
毫无疑问,要强制证人作证必须依靠法院的协助。但问题是,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中,证人拒绝作证的问题同样严重,现行民事诉讼法基本上没有解决该问题的相应制度。因此,解决仲裁过程中证人拒绝作证问题的关键是建立法院强制证人作证的制度。综合学界的研究成果,作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法院强制证人作证制度:
(1)在法律中明确规定证人有出庭作证的义务;
(2)保障证人的权利,包括经济利益与人身安全等;
(3)明确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法律后果,包括证据上的举证不能后果与额外的制裁后果;
(4)规定证人有权拒绝出庭作证的例外情况。在建立完善的法院强制证人作证制度后,问题就变得相对简单了。仲裁当事人如果需要强制证人出庭作证,他可以首先向仲裁庭提出申请。仲裁庭经审查确有必要强制证人作证,则批准仲裁当事人的申请。仲裁当事人再向人民法院提交经仲裁庭批准的申请书。人民法院经过形式审查后,可以依据诉讼中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程序向被申请证人录取证言。
4.完善向案外自然人、组织收集证据的制度
向案外自然人、组织索取证据同样需要得到法院的协助。我们首先应当通过立法明确法院协助仲裁当事人从案外自然人、组织处收集的证据的范围,具体包括:(1)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与个人隐私的证据;(2)不涉及上述秘密,但掌握在案外自然人、组织手中,且控制证据者拒绝交出,从而导致仲裁当事人客观上无法收集的证据。仲裁当事人如需收集上述证据,应当首先向仲裁庭提出申请,仲裁庭经审查确有收集有关证据的必要并批准申请后,仲裁当事人将经仲裁庭批准的申请书递交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对申请作形式审查。如果申请收集的证据属于上述第二类,则人民法院只需向有关自然人、组织发出提交证据的命令即可。接到命令的主体如果拒绝执行命令将遭受法院的制裁。如果申请收集的证据属于上述第一类,则人民法院应当派出审判人员亲自收集证据,并视有关材料的保密程度选择直接将有关材料转交仲裁庭或者仅将证据判断的结果通知仲裁庭。
全文1.7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