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计算未成年人犯罪年龄一、如何计算未成年人犯罪年龄一般指18岁以下的公民,但在一些国家(如日本)将未成年人定义为20岁以下的公民。有针对未成年人的法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根据1995年5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的规定,“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的犯罪行为。犯罪时的年龄,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一岁生日后,从第二天起,按公历年、月、日计算刑事责任年龄,按出生年月日计算实际年龄。也就是说,“14岁以下”、“16岁以下”和“18岁以下”应包括生日当天,从生日的第二天起应视为“满额”。如何判决未成年人犯罪人民法院应当正确适用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和《关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严格执法,认真贯彻“德行”原则,按照“刑审结合”的基本原则办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具体量刑,既要考虑犯罪事实、犯罪性质和社会危害程度,又要充分考虑犯罪动机,无论是初犯、偶犯还是累犯,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而犯罪后是否有悔罪表现和一贯性,从而决定对其从轻还是减轻处罚,从而使刑罚更加合理,有利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康复和健康成长。根据《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解释,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量刑应当注意以下情况:。对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未成年犯,除依法判处无期徒刑外,不应当剥夺政治权利,也不应当单独剥夺政治权利。这是因为未成年人年龄太小,不能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等许多政治权利。他们不是政治权利的主体,剥夺他们的政治权利没有现实意义。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对年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犯罪分子,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应当”的含义是法定的强制性,“减轻”的含义是法定最低刑罚以下的刑罚,“减轻”的含义是法定刑罚以内的刑罚。同时应当指出,死刑不能适用于少年犯,包括死缓。未成年人犯罪给被害人造成物质损失的,附带民事赔偿责任由监护人承担,未成年人有个人财产的,由本人承担,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但单位承担监护人责任的除外。对未成年人处以罚款或没收财产是一项附加措施。根据犯罪的自我责任原则,一般由犯罪人自己承担。不能足额缴纳罚款的,人民法院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时,应当随时追缴。未成年犯中的初犯、偶犯情节轻微,悔罪表现良好,有犯罪预备、缓刑、过度防卫、过度避险等行为,或者受胁迫、共犯,或者有自首、立功表现的,他们一般应免除刑事处罚。5大胆适用缓刑,减少羁押,防止“近墨者黑”。对未成年犯应尽可能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改造。对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非法定)的未成年犯,只要犯罪后有悔改表现,家庭有监护条件或者社会帮教措施可以实施。如果他们认为缓刑的适用不再危害社会,就应该适用缓刑,避免劳改中的交叉感染。同时,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感化和救助作用,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第三,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是指已满14周岁但未满18周岁的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法律规定的罪,不认为是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有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毒等行为的,才能构成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未成年人在十四周岁以前、十四周岁至十六周岁之间有上述行为的,只对十四周岁至十六周岁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不满十四周岁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不能以犯罪论处刑事责任。年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法律规定的罪,构成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未成年人在十六周岁以前或者以后有前款所列犯罪行为以外的其他犯罪行为的,只对其十六周岁以后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对其十六周岁以前的行为也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全文1.6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