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主要有四类,分别是暴力、语言或者文字的侮辱行为,诽谤行为,新闻报道失实行为,文学作品利用素材不当行为。侵害他人名誉权怎么处理可以由受害者决定,受害者可以要求其赔礼道歉,也可以要求侵权人为自己恢复名誉,还可以主张一定的损害赔偿。
一、侵害他人的名誉权的行为
侵害他人的名誉权的行为根据法律的规定和名誉侵权的事实,主要有以下几种:
1.侮辱行为,即故意以暴力、语言、文字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败坏他人名誉。
(1)用暴力行为侮辱。如当众向他人身体上洒泼粪便。
(2)用语言侮辱。如在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以口头语言对他人进行辱骂、嘲笑,使他人当众蒙受羞辱。
(3)用文字进行侮辱。如以张贴大字报。
2.诽谤行为,即行为人故意或过失散布某种虚假的事实,损害他人名誉。
3.新闻报道失实,即报道的情况与事实严重不符,并因此损害了相关当事人的名誉。
4.文学作品利用素材不当,损害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生活原型的名誉权。
二、侵害他人名誉权怎么处理
侵害名誉权的处理方式可以由受害者自行选择,受害人可以直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并赔礼道歉,在侵害名誉的范围内消除影响。如果造成精神伤害的,还可以要求侵权人赔偿精神损失。如侵权人拒不承担责任,受害人可以到法院起诉处理。侵犯他人名誉权情节严重的,还有可能因构成犯罪而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三、侵害他人名誉权的法律规定
侵害他人名誉权的法律规定主要是指以下两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名誉权和荣誉权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n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全文881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