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犯罪经典案带来了哪些法律思考?上海市检察院昨天发布的《2014年度上海金融检察白皮书》显示,去年本市金融犯罪案件总量较2013年上升超四成,各金融行业均有涉及,借助新概念、新业务、新产品等实施的犯罪逐步蔓延。
范鑫案带来的法律思考
目前市场上的理财产品多达数万种,而2014年的非法集资案件中理财产品恰恰成为重灾区。市检察院金融检察处处长肖凯表示,去年广受关注的范鑫案,是近几年保险业发生的一起重大非法集资案件,受害人数量多达5000多人,涉案金额巨大。此案已被列入《白皮书》典型案例,案件的犯罪分子通过虚构所谓的理财产品,实施集资诈骗,利用投资者希望通过理财产品能够得到更高的收益回报。提出了警示,仅仅以业绩论的考核机制为导向,不利用金融机构中风险管控。应该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法律意识的教育。
继泛鑫案后,又出现多起金融从业人员参与其中的重大案件,如成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各地多家银行工作人员卷入其中,涉案金额高达12亿元。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周永年介绍,2014年全市共受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56件,集资诈骗案14件,较于2013年上升195%和75%。其中,27件借理财产品之名实施的案值27.1亿元。与2013年相比,案件数和案值分别同比上升145%和80.7%。
金融融资法律风险诱发非法集资犯罪
2014年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是金融市场中最大的热点,但风险也同时出现。以网贷为例,已出现利用P2P实施的非法集资案件。马某通过设立线下融资平台假借P2P线下债权转让的形式,短短半年时间就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000余万元。肖凯表示,去年全国P2P平台近1600家比2013年翻倍。上海P2P平台,目前出现问题的有25家。
上海涉及P2P投资者22万人,在P2P的借款人31万人。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的知识和风险意识有所欠缺。更多关注到比银行存款、理财产品更高的回报,没看到风险。出现争议后,涉及到取证、立案及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并不匹配,也缺乏运作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的协会或组织来进行自律。
此次发布的《白皮书》中还涉及到自贸试验区内的金融犯罪,从数量上看,低位可控,反映出自贸区各项改革措施的有效性。但从犯罪类型上看,有两点现象值得特别关注,利用新的概念进行炒作,比如说负面清单,他向投资者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投资者,说可以经营违法的金融交易。诈骗投资者2千多万的金额,这是目前涉案金额大的案件。对于跨境资金的流动和跨境贸易,在自贸区概念下,会引发一些通过虚构贸易背景,进行逃汇、逃税、洗钱。提示我们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事中事后的监管措施。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