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去世之后之前签署的合同是否仍然有效
合同当事人去世了合同是否有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从维护交易便利和保障交易安全的角度来讲,对于纯属财产性质的合同(比如买卖和租赁合同),一方当事人死亡的,不应影响合同的效力。如果当事人死亡前意识清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那么经过本人的自愿的意思表示而签订的纯财产性合同,在其死亡后也有效;但具有人身依附性的合同,在其死亡后,合同效力自然终止。
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1.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
2.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3.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二、合同生效和有效的区别是什么
合同生效与有效在判断标准和法律后果上是不一样,合同生效的,该合同一定是有效合同,但是合同有效的该合同未必生效。
1.在判断标准上,判断合同生效主要依据合同是否达成双方约定的使合同生效的情形。但是合同有效主要依据双方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规范与公序良俗。
2.在法律结果上,合同缺少有效的条件的,可以变成效力待定合同、无效合同或者是可变更撤销合同。合同缺少生效要件的不影响合同本身的效力,仅仅是合同未生效而已。
三、合同生效后有哪些法律效力
合同生效是指合同产生法律约束力。合同生效后,其效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效力。
合同成立生效后,当事人应当依合同的规定,享受权利,承担义务。当事人依法受合同的拘束,是合同的对内效力。当事人必须遵循合同的规定,依诚实信用的原则正确、完全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不得滥用权利,违反义务。在客观情况发生变化时,当事人必须依照法律或者取得对方的同意,才能变更或解除合同。
2.合同生效后产生的法律效果还表现在对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产生一定的法律拘束力。
3.合同生效后的法律效果还表现在民事责任,必要时人民法院也可以采取强制措施使当事人依合同的规定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对另一方当事人进行补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n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n(二)意思表示真实;\n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全文1.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