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审查合同效力时,需要关注多个方面。首先,要关注当事人的行为能力,确保他们具有签署合同的资格。其次,要关注合同附条件或附期限,确保它们在合同期限内有效。此外,还要关注是否存在无效条款,这些条款可能会导致合同无效。同时,还要关注是否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及是否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合同的有效性。
审查合同效力的方法包括:
1.关注合同的当事人。主体的行为能力可以决定合同的效力;
(二)注意合同是否附条件或附期限;
(三)注意合同中是否存在无效的条款,包括无效的免责条款和无效的仲裁条款。
(四)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五)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六)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合同中附条件和期限要注意哪些方面?
合同是民事主体为达到一定目的,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公序良俗、诚实信用原则,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中附条件和期限是常见的条款之一。附条件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以实现或者不实现某种结果为条件的条款。附期限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为达到某种结果或者实现某种义务的时间限制。
按照《民法典》第四百零六条的规定,附条件和附期限都是合同中的无效条款。但是,根据《民法典》第四百零七条的规定,具有救灾、扶贫、助残、公益、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附条件和附期限,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可以有效。
因此,在合同中附条件和期限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其次,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违反社会公德;最后,具有救灾、扶贫、助残、公益、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附条件和附期限,可以有效。
审查合同效力时,需关注当事人行为能力、合同附条件和附期限以及是否存在无效条款。其中,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有效性需遵循《民法典》相关规定。在附条件和附期限时,要遵守法律和公序良俗,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违反社会公德,具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附条件和附期限则可以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全文924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