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调包案看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异同
时间:2023-06-11 10:45:45 332人看过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以调包案看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异同

案情概况

被告人谢年生、刘福娇、刘木连经预谋后决定结伙从老家江西瑞金窜至新疆,以为人消灾、变钱为名诱骗他人,之后,采取调包的手段窃取他人财物。2006年5月8日,被告人谢年生、刘福娇、刘木连窜至新疆兵团农八师一三二团,谎称能够为人消灾、变钱,诱骗被害人刘文霞将现金18765元用报纸包上放在自己的自行车上。让谢年生为其变钱。期间,谢年生让刘文霞背对着自行车,刘福娇趁机用事先准备好的用报纸包着的废纸与刘文霞的18765元钱进行调换,事先等候在附近的刘木连开车接上谢、刘二人,将该款盗走。次日,三被告人窜至农八师一三四团再次作案时,被途径此处的刘文霞发现,刘文霞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三被告人被抓获。案发后,三被告人主动退还赃款18765元,公安机关将此款发还给刘文霞。

法理分析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申请人谢年生、刘福娇、刘木连的行为究竟应如何定性,即构成盗窃罪还是诈骗罪。

首先,申请人谢年生、刘福娇、刘木连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司财物的行为。诈骗罪要求被害人基于行为人的欺诈行为对事实真相产生错觉,信以为真,进而使其出于真实的内心意思而自愿对财物作出处理,而受害人的自愿处分行为才是诈骗罪的本质特征。由此可见,诈骗罪的客观行为应当具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即应包括四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1、行为人实施了欺骗行为;

2、由此受害人产生了错误认识;

3、受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自愿处分了财产;

4、行为人从中获取了财物或者财产性利益,且数额较大。其中处分财产的行为是诈骗罪区别于盗窃罪的关键。

本案中,申请人谢年生、刘福娇实施了欺骗行为(谎称能够为人消灾、变钱),此欺骗行为使被害人刘文霞陷于错误认识(误以为申请人能将小钱变成大钱,并为其消灾)。在此错误认识的基础上,被害人将用报纸包好现金18765元放在自行车上,让申请人谢年生为其变出更多的钱。虽然被害人将包好的现金放在自行车上是自愿的,但被害人绝对没有让申请人占有这笔现金的意思表示,因此被害人从家中取来将现金放在自行车上的行为不是处分财产的行为。也就是说,现金占有关系的改变并不是因为被害人陷于错误认识而自愿交给申请人谢年生的,而是在被害人未设防的情况下,由申请人刘福娇将事先准备好的用报纸包着的废纸与现金进行了调包。因此,此处的调包行为才是申请人犯罪目的得以实现的关键,对申请人谢年生、刘福娇、刘木连的行为不应定诈骗罪。

其次,申请人谢年生、刘福娇、刘木连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窃取的行为。从犯罪构成要件上看,盗窃罪具有以下特征: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客观方面表现为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窃取的行为。秘密窃取是指行为人主观上自认为采用了不会被财物所有者、保管者、经手者发觉的方法,暗中窃取财物。秘密窃取之秘密性是盗窃罪的重要特征,也是该罪区别于诈骗、抢劫、抢夺等其他侵犯财产罪的主要标志。司法实践中,可以从下列几方面揭示秘密性的本质特征:1、秘密性伴有阶段性,这种秘密性必须伴随取财过程的始终;2、秘密性具有相对性,秘密窃取的这种秘密性是相对于盗窃这一行为而言的,不受财物所有者、保管者、经手者是否发觉为盗窃行为的影响;3、秘密性含有主观性,行为人采取自认为不会被财物所有者、保管者、经手者当场发现的手段窃取财物,就应认定为秘密窃取,客观上是否为他人所知,不是盗窃行为成立的条件;4、秘密性带有多样性,秘密窃取既包括借财物所有者、保管者、经手者不在场之机拿走财物,也包括趁在场的财物所有者、保管者、经手者不备时而取财。

本案中,申请人谢年生、刘福娇在骗取被害人刘文霞信任后,让被害人将装有现金的纸包放在自行车上,申请人谢年生与被害人背对着自行车后退几步,佯装为其变钱。此时,申请人刘福娇趁被害人不注意,将装满废纸的包与装着现金包进行调换。申请人的行为从表面上看虽然也符合诈骗罪的某些特征,但从整体上分析,申请人的行为更符合盗窃罪的特征,因此申请人的行为不宜定诈骗罪,而应定盗窃罪。

最后,由本案解析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异同。盗窃罪和诈骗罪是现实生活中很常见的两种侵犯他人财产权利的犯罪,有时在行为方式上存在着一些近似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犯罪侵犯的客体相同,两罪所侵犯的客体都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二是犯罪主体相同,两罪的犯罪主体均为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三是犯罪主观特征相同,两罪均为直接故意犯罪,且行为人主观上均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盗窃罪和诈骗罪的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客观方面。司法实践中,存在着盗窃罪与诈骗罪不易区分的情形,这主要是指行为人以欺骗手段为掩护或者制造假象,其目的在于趁人不备秘密取财的行为,对此行为,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对两者加以区分:1、从犯罪行为的本质特征看,盗窃罪中行为人选择秘密窃取作为占有公私财物的直接手段,而诈骗罪中行为人选择虚构蒙骗作为骗取公私财物的直接方法;2、从受害人有无处分财产的行为看,盗窃罪中受害人未处分财产,而诈骗罪中受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实施了处分财产的行为,意在失去其对该财产的占有;3、从财物控制权转移的情况来看,盗窃罪中行为人在窃取财物之前对财物没有代管权和控制权,而诈骗罪中行为人采用欺骗手段,使被害人产生了错觉,信以为真,被害人往往自愿交出财物,行为人对此财物就具有了代管权和一定的控制权;4、从受害人是否参与来看,盗窃过程中不需要被害人的参与,而诈骗必须有被害人的参与,正是由于被害人的参与,其主观上陷于错误认识,进而产生错误的行为,自愿交出了财物,才使行为人的诈骗活动得逞。

全文2.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8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刑事责任能力 最新知识
针对以调包案看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异同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以调包案看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异同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