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印花税纳税人的检查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或境外书立、领受在中国境内具有法律效力,受中国法律保护的税法所列举凭证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人。
在税务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应深入实际了解单位和个人的基本情况,如企业的经济性质、核算形式、生产、供应、销售等有关情况,了解掌握可能在哪些方面、哪些部门存在领受书立的凭证,并根据印花税的征税范围判断是否具有缴纳印花税的义务,注意有无漏计纳税人。
2、印花税征税范围的检查
纳税人在经济交往中书立的凭证种类很多,鉴别所书立的凭证是否具有合同性质,是判别征免的主要标准。检查时,应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对有关凭证从其内容、性质等方面进行审核。如检查纳税人有无错划凭证性质,将应税凭证划为非应税凭证,或因对政策规定理解有误,而将应税凭证作为免税凭证,造成漏纳印花税的问题。
印花税征税范围为印花税法规所列举的合同、证照、账簿。没有列举的不征税。具体范围有五类:
1.购销、加工承揽、建设工程承包、财产租赁、货物运输、仓储保管、借款、财产保险、技术等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
2.产权转移书据,包括财产所有权和版权、商标权、专利权、专有技术使用权等转移书据。
3.营业账簿,包括单位和个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设立的各种账册。
4.权利许可证明,包括房屋产权证、工商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专利证及土地使用证。
5.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
由于目前同一性质的凭证名称各异,所以检查时首先要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对照纳税人的有关凭证及凭证内容、性质等进行审核,正确划分出哪些凭证是属于应征印花税的,哪些凭证是不征税或者属于免税的。其次,根据确定的征收范围,审核纳税人在征收范围的划分上是否正确,有无错划征收范围少纳印花税的问题。
一是纳税人有无错划核算形式,将应税凭证划分为非税凭证,漏纳印花税的问题。如采用分级核算形式的纳税人,有无误按一级核算形式仅就财会部门本身设置的账簿计税贴花,而设置在其他部门和车间的明细账未按规定计税贴花;
二是纳税人有无错划凭证性质,将应税凭证划为非税凭证,漏缴印花税。如将货物运输、仓储保管、银行借款、财产保险等单据作为合同使用而又不缴纳印花税等。
三是有无由于纳税人对政策规定理解掌握有误,而将应税凭证划为免税凭证等问题。
全文931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