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中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投资实业部总经理王文杰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中国传统不良资产处置的两个最强势市场参与方已经表现出冷感:“地方政府在初期大量处理完国有企业的事务以及国有企业的改制,实际上对企业不良资产的关注程度已经很低了,对企业债务拖欠的关联度也很少了;外资在前10年,从最初高涨的收购热情到后来处置中间碰到的问题和商业化的评估,目前对中国市场也有点淡出。”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首席风险师王海军也认为,不良资产市场的供求矛盾出现相对尖锐化。
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政府将五大国有金融机构所划拨的不良贷款进行按重组、回收和处置,信达、华融、东方和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应运而生,按照当时的约定,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应在10年的时间完成历史性的使命。据不完全统计,四家公司10年来累计处置的不良资产已经达到19000余亿元,为国家回收现金4200余亿元。市场关注度的减少,可能跟这个10年周期的完成有关。而此前有分析认为,中国银行业逆潮流交出亮丽成绩,资产管理公司功不可没。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此时正处在向市场化转型的决定性时刻。但王文杰提出,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如何定位,性质如何界定,这些关键性的问题至今尚未解决。“对资产公司经营性质的定位包括经营范围的界定,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它们未来在市场中所起到的作用。”他表示。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9月末,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5045.1亿元人民币,比年初减少558.0亿元;不良贷款率1.66%,比年初下降0.76个百分点。王文杰分析说,中国的银行体系从最初不良资产率很高、管理不规范,经过改制,经过不良资产剥离、股份制改造、上市,目前处在银行业体系发展最快速、最健康的时段。
全文753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