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创业所签订的合伙合同是否需要公证主要根据合伙人的需求决定,如果做了公证,颁发了公证书会具有较强的证明力。
合同签订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内容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或禁止性规定,合同一经签订就具有法律效力。做公证并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只是多了一个部门见证而已,以后一旦发生纠纷,经过公证的协议作为证据而言让法院采信的程度要高于没做公证的,仅此而已。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六十七条规定,合伙合同是两个以上合伙人为了共同的事业目的,订立的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协议。
一、合伙创业的局限性有哪些
1、由于每个人承担风险的能力和心态不同,容易影响企业发展决策,制约企业发展;同时,合伙人是员工,员工是合伙人,容易影响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协调运作。
2、由于是几个人共同创业,对每一个创业者来说,个人成就感就差了很多;利润要在几个合伙人之间分配,也降低了创业经济利益对创业者的吸引力。
3、每个合伙人的能力有高有低,对企业的贡献有大有小,分工合作往往会加大差异,容易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使合伙人在企业管理、业务开展、利润分配等方面产生矛盾,影响合伙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二、合伙创业要注意哪些事项
1、要确定核心人物
合作最初,团队要根据合作双方的出资额多少确定占有公司的股权比例。切忌双方各50%。公司要有一个核心人物占主导地位,否则易起纷争。
2、职责要明晰
长期合作,明晰责任最重要。把责任划分清楚,不容易在后期的经营中产生互相推脱、置之不理的现象。
3、约定合作方的退出机制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既然有合作,就有分开的那一天。当有一方退出时,要先约定退出的时间,退出时的投入比与退出比的比例,以及因一方退出产生的资金影响。这些都要写入合同里。合理的退出机制是合作双方很重要的约定。
4、签订合伙协议
问题总会存在,只要我们能提前预见,在合作最初拟定彼此能接受的合伙协议,将比较敏感的资金分配、分红比例、客户资料保密等问题列入其中,将来一旦出现问题,也可依协议处理。
全文820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